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晨读古诗论语有感

晨读古诗论语有感

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清晨醒来,窗外鸟鸣清脆,我照例坐于书桌前,翻开了那本纸张已微微泛黄的《论语》。这已不知是第多少次重读,然而每次翻阅,总能有新的感悟,仿佛与一位睿智的老者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真谛

今日读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心中感慨万千。孔夫子早在两千多年前便道出了学习的快乐本质。反观当下,学习常常被赋予过多的功利色彩,变成了升学、求职的工具,其本身的乐趣反而被遮蔽了。我回想起自己儿时背诵古诗的情形,起初只觉得枯燥,但在某个黄昏,独自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突然体会到那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那一刻的喜悦是真实而纯粹的。这或许就是“时习之”的“说”吧——不是在重复中感到厌倦,而是在重复中不断发现新的意义,与知识融为一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世的金律

《论语》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这简短的箴言,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处世哲学。它要求我们进行一种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心去衡量他人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于从自我出发,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却很少主动去理解别人。若能在与人交往时,常怀此心,许多矛盾便可消弭于无形。记得有一次,我因同事的疏忽而颇为不满,但转念想到自己也曾犯过类似错误,便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古诗中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也正是这种推己及人精神的诗意展现。

“温故而知新”——传承与创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对我写作之路影响至深。所谓“温故”,不仅是重温古典,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而“知新”,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我尝试在日记和散文写作中,融入古诗的意境与论语的哲思。比如,描绘一次秋日登山,我会想起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静谧,进而思考《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智慧,将个人的体验与古人的情怀相融合,使文字不仅记录生活,更承载文化。这种尝试,让平凡的日记写作,变成了一种精神的修行和文化的传承。

结语:照亮现实生活的明灯

合上书页,阳光已洒满桌面。《论语》中的字句与那些千古传诵的古诗一样,并非遥不可及的圣物,而是能够照亮我们现实生活的明灯。它们教导我们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认识世界。在日记中记录下这些阅读的片刻,不仅是对生活的忠实记载,更是对自我内心的不断审视和提升。愿我们都能在经典智慧的滋养下,让日常书写变得更有深度,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论语十二章晨读材料精选汇

论语十二章晨读材料精选汇 一、学习之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道尽了学习中的三种境界。学习新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就像我们学会了一道新菜的做法,一次次实践,每一次都能有新的体会,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这是一种自我提...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背诵资料

散文:《白鹭》《珍珠鸟》《四季之美》的经典片段(感受文字的画面感);古诗:8首(涵盖送别、山水、哲理、节日,积累意象与情感);文言:《论语》选句、《诫子书》《古人谈读书》(触摸传统文化的智慧);经典篇目:《少年中国说》(节选)(体会骈文的气势与家国情怀)。二、分单元背诵要点:精准突破“怎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