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三 晴转多云
晨起翻《李义山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两句倏然撞入眼帘。这无题诗中的星辰与晚风,竟与我昨夜临窗所见惊人地相似,只是缺了那画楼桂堂的绮丽背景。
一、星风的记忆
昨夜确是个观星的好天气。子时推开书房窗户时,猎户座的腰带正斜斜挂在银杏树梢。秋风带着七分凉意三分草木香,把窗帘吹得像鼓起的帆。忽然想起童年在外婆家,也是这样星光明灭的夜,老人家用蒲扇指着银河说:"那亮的是织女星,暗的是牛郎担着的两个孩子..."
二、时空的叠印
李商隐笔下"画楼西畔桂堂东"的方位,在我窗前化作了小区健身区与儿童沙坑。现代楼宇的轮廓被月光镀上银边,竟也有几分唐代雕梁画栋的韵味。三号楼某户突然亮起的暖黄灯光,恰似古人笔下"烛影摇红"的意境。
三、无题中的永恒
这组无题诗最妙处,在于将具体时空提炼成永恒的情感容器。千年后的读者仍能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跳加速。今晨特意带着诗集去天台,在晨光中重读全篇,发现连混凝土水箱的倒影都成了诗句的注脚。
暮色笔记
傍晚散步时,特意绕到社区西侧的仿古亭台。木樨已谢,但金桂的余香仍缠绕在飞檐斗拱间。突然明白诗人为何总爱无题——有些感动就像此刻掠过脸颊的风,分明带着千年以前的温度,却找不到合适的名字。
归家路上,银杏叶开始零星飘落。一片恰落在摊开的诗集上,盖住了"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的末句。这无心的巧合,倒比任何书签都更配得上这首无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