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记我的恩师张老师
2023年9月10日 晴
一、晨光里的身影
清晨六点的校园还笼罩在薄雾中,教学楼三楼的灯光却早已亮起。透过半开的窗户,总能看见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的背影,那盏用了十年的台灯将她的白发镀上一层柔光。"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突然浮现在脑海——她总比校工来得早,比星辰归得晚。
二、讲台上的星火
记得初三那节《岳阳楼记》的公开课,张老师沙哑的嗓音里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当她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时,粉笔灰簌簌落在藏蓝的衣襟上,像极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写照。后排教育局的领导偷偷抹眼泪,而我们这些顽皮鬼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师者匠心"。
2.1 永不熄灭的灯
去年冬天我发高烧请假,深夜接到张老师电话讲解《出师表》的虚词用法。电话那头传来吸鼻子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她正挂着点滴备课。母亲说这叫"痴",我却想起她书桌上的镇纸——一块刻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顽石。
三、毕业季的传承
今天教师节回母校,发现张老师办公室的玻璃罐里又多了几十颗折纸星星。现任班长告诉我,每颗星星里都写着"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窗外的桂花落在她新添的皱纹里,我突然明白:那"成灰"的蜡炬,原来早已点燃了满天星河。
后记:在操场西南角的老槐树下,我们悄悄立了块小木牌,上面刻着——这里长眠着一位老师未说完的唠叨,和永远年轻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