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晓·夏荷·秋思·冬雪——四季古诗中的流年日记

《春晓》里的晨光

清晨被窗外鸟鸣唤醒时,孟浩然的诗句突然浮现在脑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推开窗,沾着露水的海棠正簌簌落下花瓣,像极了诗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境。我特意在日记本上描摹了几枝垂丝海棠,墨色晕染间仿佛能闻到唐朝春天的气息。

《小池》畔的盛夏

七月的午后总让人想起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区人工湖的荷塘虽不及古诗里的野趣,但粉白的花苞在碧叶间探头的样子,依然让我驻足画了半小时速写。日记本这一页夹着晒干的莲蓬,墨迹旁记着:"今日见环卫工人撑船清理浮萍,惊起一池鸥鹭,方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接天'二字妙在何处。"

秋夜读《山行》

寒露那晚重读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突然决定去郊外寻秋。山道转角处遇见几株野枫,夕阳给叶片镀上金边的刹那,终于懂得古人为何要说"诗中有画"。归途在日记里补了幅水墨枫林,题注写道:"现代人用滤镜追逐的层林尽染,千年前已被二十八字写尽。"

《江雪》般的岁末

冬至日飘雪时,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自动在心底响起。我裹着毯子临窗记录这场雪,玻璃上的冰花恰似散落的诗行。忽然看见楼下保安顶着雪花检查楼道,羽绒服裹得像个现代蓑笠翁,赶紧在日记里补上:"今人不见古时雪,今雪曾经映古人。"

合上这本四季日记时,发现古诗早已化作生活的韵脚。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在春樱夏雷、秋月冬炉中不断获得新的注解,而我们的日常,也因此染上了平平仄仄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