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里的晨光与我的小确幸
一、被鸟鸣唤醒的清晨
今早是被窗外麻雀的啁啾声叫醒的,这让我忽然想起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窗帘缝隙里漏进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在书桌上淌成金色的水洼。
古诗新悟
原来诗人千年前就懂得记录这样平凡的幸福。那些跳跃在枝头的音符,从盛唐的清晨一直唱到今天,连节奏都没变过。
二、落花与数学卷
上学路上经过小区的樱花树,粉白的花瓣正簌簌飘落,不禁默念起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突然觉得书包里的数学卷子也没那么沉重了——至少我的"花落"是可以数清的78分,而诗人面对的却是数不清的春天。
观察笔记
- 6:30 环卫阿姨在扫拢花瓣,像在收集撒落的云霞
- 7:15 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踮脚接住一片花瓣,笑得比樱花还甜
三、藏在古诗里的生活哲学
放学时又路过那棵树,发现落花已被扫净。突然明白《春晓》的妙处:诗人没有写风雨摧花的惋惜,只留下淡淡的疑问。这多像我们面对挫折时的选择——不必纠结失去多少,而要珍惜当下听到的鸟鸣、闻到的花香。
今日收获:
1. 背会了《春晓》全诗
2. 发现古诗里的"啼鸟"就是我家窗外的麻雀
3. 学会用诗人的眼光看世界
合上日记本时,暮色已染蓝了天空。但我知道明天清晨,那些唐朝的鸟儿依然会准时来敲我的窗棂,带着永不褪色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