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 晴
晨起推窗,忽见院角那株老梅竟已缀满新蕊,蓦然想起林逋那句"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刻虽非月夜,但那缕幽香却真真切切地漫进窗棂,让人不觉放下手中书卷。
梅影婆娑
踱步至树下,发现昨夜春风已吹落些许花瓣,在青石板上铺成浅绯色的星图。枝头新绽的梅花瓣薄如蝉翼,阳光透过时竟能看到纤细的脉络,恰似王安石笔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境。几只蜜蜂在花间忙碌,振翅声与远处檐铃应和,竟谱成天然的春之曲。
诗心偶得
坐在梅树下翻看《全唐诗》,读到李商隐"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时,忽然领悟这株三十年树龄的老梅,年年绽放的何止是花朵,分明是穿越时光的执念。去年此时封城在家,只能隔着玻璃遥望它寂寞开谢,而今能细数每朵花苞的颤动,更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深意。
午后小记
用青瓷盏承接飘落的花瓣,注以新沸的山泉水。看蜷曲的梅瓣在热水中缓缓舒展,恍若 miniature 的芭蕾舞者。这让我想起苏轼《定风波》里"雪沫乳花浮午盏"的闲适,此刻茶汤未饮已先醉——原来古人诚不我欺,真正的风雅从来不在远方。
暮色拾遗
黄昏时再访梅树,夕阳给花瓣镀上金边。风起时整棵树都成了摇曳的水晶宫,暗香果然随着月影的降临愈发清冽。突然懂得张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惊喜,这株生长在排水沟旁的梅树,年年都比公园里的早开半月,原来草木亦有灵性,懂得在逆境中抢先酝酿春光。
归去时衣襟沾香,忽见新月如钩挂上梅梢,终于明白"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非得亲历方能体味。这寻常院落里的梅开梅落,竟藏着千年诗心的密码,待有缘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