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悸动
三月二十日 晴
清晨推开窗棂时,东风裹着玉兰香突然扑了满怀。朱熹笔下"等闲识得东风面"的句子蓦然浮上心头,那支在课本里躺了十几年的诗句,突然在鼻腔里开出了实体化的花。
一、东风解冻的仪式
梧桐树梢挂着去年未落的枯叶,在风中发出类似陶埙的呜咽。这让我想起母亲总说"春捂秋冻",可街角卖青团的老妇人早已换上靛蓝薄衫,蒸笼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匾额——那是她用孙子的水彩笔自己写的。
二、色彩暴动的午后
植物园的山茶正在举行暴动。绛红的花瓣砸在青石板上,像谁打翻了胭脂匣子。几个穿汉服的姑娘举着油纸伞转圈,鹅黄衫子拂过杜鹃花丛,惊起三两只菜粉蝶。此刻忽然懂得古人为何要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春天,这种色彩的饱和度,是冬天苍白滤镜永远调不出的明艳。
路过小学围墙时,听见童声在朗诵:"胜日寻芳泗水滨..."稚嫩的声线让水泥墙都柔软起来。忽然很羡慕孩子们,他们还不知道这句诗将来会变成多么沉重的乡愁。
三、黄昏的隐喻
暮色把樱花染成浅绛色时,我在便利店遇见蹲在门口喂猫的店员。她手腕上的桃木镯子让我想起外婆的樟木箱,每年开箱取薄被时,总会有几片干枯的迎春花飘出来。"东风面"从来不只是视觉的,它是混合着陈年棉絮、新茶和潮湿泥土的复合记忆。
归途经过亮起路灯的河堤,柳枝在光晕里写狂草。手机显示明天有雨,但此刻的春风正在教麻雀如何用方言背诵《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