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一曲乡愁入梦来
一、夜阑笛声起
三月的洛城,春寒尚未褪尽。独坐小楼窗前,忽闻远处飘来一缕笛音,清越婉转,似从唐诗中漫溢而出。这让我蓦然想起李白那句"谁家玉笛暗飞声",千年前的月色与今夜竟如此相似。
笛声时而如溪水潺湲,时而似孤雁徘徊。窗外的梧桐树影婆娑,将月光剪成满地碎银。案头茶烟袅袅,与笛音纠缠着,在宣纸上洇开淡淡的墨痕。
二、曲中故园情
不知是哪位邻人吹奏的《折杨柳》,曲调里分明带着长安灞桥的烟雨。笛孔中流淌的不仅是音律,更是游子寸寸断裂的肝肠。忽然懂得张若虚为何说"不知乘月几人归",此刻笛声里的乡愁,正漫过洛河堤岸。
记得旧宅天井里有株百年老梅,笛声起时,总见祖父执卷吟哦。而今梅树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笛韵穿过时光的缝隙,将记忆里的青砖黛瓦,一重重推到我眼前。
三、月落曲未终
子夜时分,笛声渐杳。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响,三更天了。案上摊开的《李太白全集》正停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墨迹未干的日记本上,不知何时滴落两三点水痕。
- 笛声是穿越千年的信使
- 乡愁在春夜里发酵
- 文字终究难诉尽曲中意
后记
当东方既白,我决定将这夜的笛声与思绪,封存在陶罐里埋入院中。来年若有人掘得,或许能听见今夜玉笛暗飞的余韵,看见一个游子在春夜里,如何被一曲乡愁湿了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