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独思
今夜月色如洗,独坐窗前翻阅那本泛黄的《斌字古诗集》,"斌"字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温润。记得先生曾说:"斌者,文质兼备也",此刻方觉这字里藏着半部人生。
诗笺上的旧时光
翻到《斌月吟》那页,墨迹已晕染开去:"斌彩凝霜露,清辉照古今"。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苏州书院,与挚友临摹这首诗的场景。那时我们总爱在"斌"字最后一捺处故意顿笔,惹得教书先生吹胡子瞪眼。
特别记得某个重阳节,我们偷摘了山茱萸夹在诗集中,如今那抹暗红仍洇在"斌风入松"的题跋处。时光就像这书页间的茱萸,鲜艳褪去却留痕。
城市灯火中的诗意
窗外霓虹闪烁,与诗集中"斌星缀夜"的意境竟有几分相通。现代人总说古诗陈旧,可此刻读着"斌云出岫本无心",倒觉得比朋友圈的鸡汤更熨帖人心。
墨香里的顿悟
读到《斌泉记》中"一泓见底即江湖"时,突然明白为何父亲总用毛笔写"斌"字——那左右结构的平衡,恰似做人要文武相济。就像此刻,电脑屏幕的蓝光与宣纸的柔黄在案头交织,竟也不觉违和。
合上书页时,一片银杏叶从扉页滑落。那是去年在终南山拾的,当时就夹在"斌叶题诗"那章。叶脉已干枯成蛛网状,却比任何书签都更懂停留的意义。或许所谓传统,不过是让我们在疾驰时,记得车窗外的风景也曾是别人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