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诗中的风沙与星辰
一、大漠孤烟直的午后
清晨六点,我从敦煌莫高窟附近的客栈醒来,窗外风声呼啸,仿佛千年之前的驼铃仍在耳畔回响。翻开那本泛黄的《敦煌诗集》,一首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跃入眼帘。这首诗虽非直接出自敦煌藏经洞,却完美捕捉了这片土地的魂灵。我决定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一天在敦煌的所见所感,试图通过古诗的棱镜,窥见历史的碎片。
早餐后,我步入莫高窟景区,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鸣沙山的曲线之上。导游是一位当地学者,他引用了一首真正的敦煌古诗:“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这首诗出自敦煌遗书中的唐代抄本,描绘的正是旅人在沙漠中的迷失与 awe。站在洞窟前,我恍若听到古代僧侣的诵经声——那些在壁上题诗的文人,是否也曾如我一般,被这苍茫天地震撼?
二、古诗中的佛国与尘世
进入第45窟,壁画上的飞天翩翩起舞,一旁题写着另一首敦煌古诗:“愿君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句诗源自敦煌写卷《坛经》的变文,融合了禅意与世俗智慧。我坐在窟前的长椅上,写下日记:古诗不仅是文字,更是古人生活的呼吸。他们用墨迹记录祈愿,比如一首佚名诗云:“敦煌城外月如钩,夜半驼铃诉别愁。”这些诗句 often 简单直白,却承载着丝绸之路上商旅的孤寂与希望。
中午,我在景区茶馆小憩,翻看日记本,尝试模仿敦煌古诗的风格创作几句:“风沙卷地日色昏,莫高窟前忆古魂。”这让我想起敦煌遗书中那些无名诗人的作品——他们不追求华丽,只求真实。学者们从这些诗中复原了唐代的生活图景:戍边将士的思乡、僧侣的冥想、商贾的奔波。一首诗写道:“玉门关外路迢迢,琵琶声里泪潇潇。”这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证人。
三、星辰下的永恒回响
傍晚,我登上鸣沙山,远眺月牙泉。落日余晖中,另一首敦煌古诗浮现脑海:“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经改编,但其意境源自敦煌写本中的边塞诗。日记的最后部分,我沉思着古诗的现代意义:它们教会我们,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找不变的人性。风沙或许掩埋了古城,但诗句如星辰般永恒。
归途中,我买了一份敦煌古诗拓片,上面刻着:“人生如梦亦如幻,且向敦煌醉一场。”这首佚名诗 sums up 一天的体验——古诗不是 dead text,而是活着的对话。通过日记,我不仅记录了旅程,更与千年前的灵魂握手。敦煌古诗,就像莫高窟的壁画,在时间的风沙中熠熠生辉。
敦煌,千年风沙中的绮梦
敦煌,千年风沙中的绮梦 #敦煌,千年风沙中的绮梦 大漠的风,带着千年的沙尘,呼啸而来。我凝望着远处那片被夕阳染成橙红色的沙丘,脑海中浮现出敦煌那神秘莫测的轮廓,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心底蔓延开来,就像即将揭开一个封存已久的远古秘密。 踏上前往敦煌的旅途,一路上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感觉有股无形的力量在前方牵引着我。在炽热的阳光下,...
浅谈敦煌至格尔木铁路风沙地区选线
关键词:风沙危害选线工程设置方案 中图分类号:U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31-02 新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以下简称敦格铁路)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和青海省西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洲境内,北起柳敦铁路的敦煌站,沿G215国道溯党河而上,经阿克塞、肃北,翻越祁连山脉的当金山进入苏干湖盆地,沿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