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其八:秋夜独坐感怀日记
壬寅年九月初三夜
今夜独坐小轩,窗外秋风飒飒,落叶纷飞。案头一盏孤灯,映照着我摊开的《陶渊明集》,恰翻至《拟古诗其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一句蓦然入眼,不禁掩卷长叹。
一、诗境与心境的叠合
陶公笔下"拟古"二字,原是对汉魏风骨的追摹。其八中"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的苍茫气象,与我此刻临窗远眺的景致竟有七分相似。远处山峦如黛,近处梧桐叶落,在月光下铺成斑驳的银毯。忽然记起东坡评陶诗"似癯实腴",这秋夜的光景,不正是如此?
二、茶烟里的古今对话
煮水瀹茶时,白雾升腾如篆。恍惚见诗中"披褐守长夜"的隐者正与我隔空对坐。他说"岁月相催逼",我答"鬓边早已星星也"。茶汤三沸之际,忽然惊觉这《拟古诗其八》的妙处,正在于将人生况味凝练成四十个字——比我这絮絮叨叨的日记,不知高明多少。
三、墨迹中的自我观照
夜半提笔临帖,刻意摹写"拟古"二字。墨在宣纸上晕开,像年岁在脸上爬出的纹路。忽然懂得诗人为何要"拟古"——不过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我的日记何尝不是另一种"拟古"?只是陶公拟的是《古诗十九首》,我拟的却是他的《拟古诗其八》。
(夜漏三更补记:重读日记,发现满纸都是对陶诗的拙劣模仿。忽然想起钱钟书先生说的"模仿有正反合三阶段",我这大约还在"正"的阶段蹒跚吧。窗外的月光已移过第三道瓦楞,该搁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