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爱古诗词:一封穿越千年的情书日记
晨起读《诗经》,忽觉古人早已道尽相思
清晨推开轩窗时,檐角的风铃正巧落下三声脆响。案头那本泛黄的《诗经》被风掀至《郑风》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八个字突然撞进眼帘。墨香混着窗外新开的忍冬花香,恍惚看见两千年前那个在城阙徘徊的身影——原来古人早把相思写得这般透彻。
一、藏在平仄里的深情密码
午后整理书箱,偶然翻到大学时收到的仿古信笺。淡黄宣纸上用瘦金体抄着李商隐的《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当年只觉得辞藻绮丽,如今重读竟品出几分痛彻。突然明白为何古人要用"蓬山此去无多路"的隐喻,有些情愫确实只适合藏在典故里,像用锦囊裹着的玉佩,叮咚声只给懂的人听。
二、那些被月光浸透的诗句
傍晚在旧书市淘得民国版的《唐宋词选》,泛脆的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桂花。读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卖书的老先生忽然说:"这是1957年我妻子抄给我的。"他布满老年斑的手指轻抚过词牌名,玻璃镜片后的眼睛泛起涟漪。原来真正的求爱古诗词从来不是文物,而是永远鲜活的月光,照着汴京的瓦当,也照着今人的窗棂。
三、给未来的古体情书
深夜伏案试填《鹧鸪天》,钢笔尖在"相思本是无凭语"处洇开墨痕。突然想起去年在苏州博物馆见到的唐代银鎏金同心结,历经千年仍紧紧相扣。或许该学着古人把心事藏进词律:"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理坐标,"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时间密码。若他年有人从故纸堆里翻出这页日记,定会看见那些故意写错的平仄里,藏着21世纪某个姑娘最笨拙的告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