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惠崇春江晚景 原文翻译注释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注释与春日随想日记

一、古诗赏析

今日重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不禁为诗中描绘的早春景象所陶醉。原诗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原文翻译】

竹林外绽放着两三枝桃花,春江回暖是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知晓。河滩上长满蒌蒿,芦笋开始抽芽,这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时节。

【重点注释】

  • 惠崇:北宋著名画僧
  • 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可食
  • 芦芽:芦苇的嫩芽,春季特有景象

二、春日见闻日记

三月二十日,晴。漫步至城郊湖畔,竟与苏轼笔下景致不期而遇。岸边的桃花确实只零星开了几朵,粉白的花瓣在风中轻颤。三两只野鸭在湖面划出粼粼波纹,时而将头探入水中,想必是在感受水温的变化。

蹲下身时,发现潮湿的泥土里已冒出成片的蒌蒿,嫩绿的芦芽像一支支小箭刺破泥土。这让我突然想起去年在江南尝过的河豚,渔人说清明前的河豚最为肥美,原来诗中的"欲上时"正是此刻。

三、古今对话

九百多年前的惠崇和尚用画笔定格春光,苏轼以诗题咏;而今我透过他们的文字,在相同的季节看到相似的风景。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最动人的力量——它让不同时空的人们,能在"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中相遇。

归途折了支桃花插在案头,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爱咏春。这稍纵即逝的美,需要被看见、被记住、被传颂。正如杨万里所说:"春光都在柳梢头,拣得桃花一两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