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内容(

《山坡羊·潼关怀古》日记:山河依旧,兴亡谁叹

一、登临潼关的清晨

晨光熹微时,我站在潼关的城墙上,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如张养浩笔下"峰峦如聚"般巍峨。秋风掠过黄土高原,卷起细沙打在斑驳的城墙砖上,恍惚间仿佛听见元朝诗人吟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苍凉之声:"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原文重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历史长河中的足迹

午后漫步在潼关古道上,踩着被岁月磨圆的青石板,突然理解张养浩"望西都,意踌躇"的复杂心绪。这里曾是秦汉故地,如今却只剩夯土残垣。我用手指抚过城墙缝隙间萌发的野草,想起诗中"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慨叹——当年阿房宫三百里,如今不过荒烟蔓草。

三、古今百姓的共鸣

傍晚在农家借宿时,老农指着远处新建的高速公路说:"修路占地,补偿款却..."话音未落,我猛然惊醒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永恒性。七百年前的文字,竟与今日现实如此呼应。夜色中重读全诗,突然明白张养浩为何选择潼关——这个见证无数王朝更迭的军事要塞,本就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

日记后记

今日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从不会困于时代。《山坡羊·潼关怀古》以潼关为镜,照见的不仅是元朝的社会现实,更是贯穿人类历史的永恒命题。归途列车穿过秦岭隧道时,窗外忽现夕阳下的潼关古城,恰如诗中景象跨越时空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