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后优秀散文作品的熏陶下》
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书桌上,我翻开那本泛黄的《建国后优秀散文作品选集》,指尖触碰纸张的瞬间,仿佛能感受到杨朔笔下《荔枝蜜》的甘甜,嗅到秦牧《土地》里泥土的芬芳。
一、文字的重量
重读刘白羽《长江三日》,那些描写三峡险峻的文字突然有了新的意义。当"墨蓝色的江水"与"刀削般的峭壁"在眼前展开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老师说散文是"时代的镜子"。这些文字不仅记录着山河壮丽,更承载着建国初期人们建设新中国的豪情。
二、生活的诗意
午后去菜市场,看见卖豆腐的老伯擦拭着木质模具,忽然想起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里那种对日常生活的凝视。原来散文的美,就藏在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里。我买了块豆腐,学着汪老观察食物的方式,发现豆腥味里竟带着田野的清香。
傍晚整理书架时,从《建国后优秀散文作品选》里掉出一张旧书签,上面抄着柯蓝《早霞短笛》的句子:"露珠在草叶上滚动,像夜的泪,又像黎明的笑。"这让我想起昨天公园里看到的晨练老人,他们霜白的鬓角不也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三、心灵的共鸣
夜里重读宗璞《紫藤萝瀑布》,那些关于生命韧性的思考让我在日记里写下:"我们这代人或许不再经历战火,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藤萝架'要攀越。"建国后的散文家们教会我们,真正的写作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真诚地面对生活。
合上书页时,月光已经爬上了窗台。我突然意识到,这些散文作品就像月光,虽然来自过去的时空,却永远温柔地照亮着后来者的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沉静的文字来安放浮躁的心灵。
建国大业观后感 800字左右 散文
篇1 建国大业观后感 800字左右 散文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整个时代的天空。《建国大业》以宏大的视角,将我们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那段改变中国命运的峥嵘岁月。影片从抗战胜利后的国共谈判开始,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织就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镜头下的每一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