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翻译:一位译者的日常修炼日记
晨起·解字如解牛
清晨6:30,案头台灯在《庄子》书页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墨迹旁,我的红笔正勾勒着"技经肯綮之未尝"——这已是本周第七次精读。翻译如同解牛,需先"目无全牛",将文本看作肌理分明的有机体。今日计划重译《道德经》第41章,我特意将王弼、河上公、理雅各三个版本并置对照,像庖丁般"批大郤,导大窾"。
工具备忘录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 Linguee平行语料库
- 自制"概念映射表"Excel
午时·刀刃游走
翻译"大方无隅"时陷入僵局。英文版"Great square has no corners"丢失了道家"至大不可围"的哲学意味。突然想起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启示,转而从空间隐喻切入,最终译为"The ultimate dimension transcends boundaries"。这个瞬间,仿佛感受到刀刃在牛骨节间游走的畅快,那些曾卡住译文的"族庖月更刀"难题,如今已能"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译者当如是
暮省·道进乎技
晚间整理笔记时发现,本月处理的23个文言虚词中,"夫""盖""哉"的转换准确率提升了40%。这让我想起文惠君闻庖丁之言后的顿悟:"得养生焉"。真正的翻译之道不在词典堆砌,而在培养出对语言经络的直觉——就像庖丁能感知牛体"彼节者有间"。打开待校对的《庄子》英译稿,我在"官知止而神欲行"旁批注:Translation is not about words, but the dance between spaces.
今日突破
- 建立"文化负载词"分级系统(5级难度标尺)
- 发现"道可道"三字在78种译本中的变体规律
- 完成《解牛式翻译工作法》第三章脑图
合上笔记本时,月光正落在砚台未干的墨汁上。庖丁解牛十九年方臻化境,而我的翻译修行,才刚刚听见"砉然向然"的初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