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雨后小憩》日记文章翻译成中文的随想
翻译过程中的文字之美
昨夜骤雨初歇,偶然读到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的日记片段《Afternoon Rest After Rain》,萌生了将其翻译为中文的念头。原文中"the hills, as if they were woven of mist"这般诗意表达,让我在"山峦如雾纱织就"与"群山似轻雾编织"间反复推敲。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意境的再创造。
中英语言节奏的碰撞
文化意象的转译困境
文中"像老教堂彩窗"的比喻令我踌躇。英国读者熟悉的维多利亚时代教堂彩窗,对中国读者可能略显隔阂。最终保留原意象但添加注释:"(类似西方教堂的)彩色玻璃光影",既保持异域风情又不失理解可能。这种文化嫁接的微妙,恰如余光中翻译王尔德时处理的"伦敦雾与中国月"。
方言词汇的融入尝试
标点符号的情感承载
英文原句结尾的省略号"...and the world was reborn."转换为中文时,我将其改为破折号"——世界就此新生"。这种标点转换绝非随意,破折号在中文里特有的延宕感,更能传达雨后万物苏醒的悠长余韵。正如吕叔湘所言:"标点是文字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