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除夕夜的古诗情怀日记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壬寅年除夕夜记

窗外炸响的爆竹声如裂帛,惊醒了沉思中的我。指尖摩挲着泛黄的诗卷,唐代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中的诗句在暖黄灯光下流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千年前的文字穿越时空,与今夜的守岁人遥相呼应。

一、诗中的时序更迭

古人以笔墨凝固时光,杜甫"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的热闹,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的慨叹,此刻都化作窗上凝结的水汽。母亲在厨房剁饺馅的节奏,恰似陆游"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的现世注脚。那些藏在古籍里的除夕,原来从未远离人间烟火。

二、守岁时的时空交错

祖母将铜钱包进饺子时,忽然吟起"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她说这是她祖母教她的童谣。百年的歌谣在氤氲蒸汽中传承,仿佛看见苏东坡在守岁夜写下"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电子屏上绽放的烟花与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意境重叠,古今两种绚烂在夜空对话。

三、诗句里的文化血脉

叔父蘸墨书写春联时,狼毫挥就的是文天祥"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的铮铮铁骨。电视机里传来的春节序曲,意外与高适"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愁绪共鸣。这些诗句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刻进民族基因的情感密码,在每一个团圆夜悄然复苏。

四、新旧交替时的感悟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阳台上突然飘起细雪,恍若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的意境。手机里涌入的祝福信息,恰似古人飞鸿传书的现代版本。忽然明白所谓传统,不过是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找到情感锚点——就像此刻雪地里绽放的烟花,既照亮唐诗宋词,也照亮现代人仰望的夜空。

录入这些文字时,晨光已染白窗棂。新拆的日历散发着油墨香,与诗集中"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的期待重合。或许千百年后,也会有人在我们今日的守岁记录里,看见这个时代的悲欢与坚守。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的意思

【名句】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出处】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又见王諲《除夜》 【译注】寒冬将随着夜晚的过去而消逝,春天将跟着天亮的到来而出现。逐:跟随。五更:旧时把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一更约两小时。五更天即天亮时分。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除夕之夜,岁寒即去,新春将到。[例]“寒随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