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秋天——秋日独步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
晨起推窗,凉风倏然灌入袖中,带着些许枯草与露水混合的清冽气息。忽然想起杜工部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竟与眼前景致浑然相契。院中那棵老槐树已褪去夏日的葱郁,叶片蜷曲着金黄,在风中簌簌低语,时而三三两两旋舞而下,恰似诗人笔下那个萧瑟而壮阔的秋日。
一、寒山转苍翠
午后携卷独步后山,王摩诘的诗句自然浮上心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山道旁的枫树已染作赭红,与深绿松柏交织成斑斓画屏。阳光透过疏朗的枝桠,在石阶上投下碎金般的光斑。恍然悟得古人为何总将秋山称为“寒山”——并非严寒刺骨,而是那种剔透澄澈的凉意,如薄荷浸透肺腑,教人神智清明。
山径偶遇采药老翁,竹篓里盛着桔梗与野菊。闲聊时他指着远峰说:“瞧见没?山顶那抹黛青转深了,这是要入冬的讯号。”忽然想起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之句,自然界的更迭从来如此从容不迫,唯有人类为春秋代序唏嘘不已。
二、秋水共长天一色
转过山腰,一泓秋水蓦然映入眼帘。湖面平静如砚,倒映着流云与飞鸟,果真应了王子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水畔芦苇已抽出银白花穗,在风中柔柔摇曳。蹲身掬水,凉意顺指缝滑落,惊起两三只藏匿的豆娘,翅翼掠过水面,漾开圈圈涟漪。
静坐湖畔读《淮南子》,见“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之语,抬头正见一片梧桐叶飘摇坠入水中,如扁舟般载着阳光缓缓漂流。忽然察觉古诗中的秋天从来不只是愁绪的代名词,更有一种洞悉时空的哲思——万物凋零时展现的庄严,比繁盛时节更接近生命本质。
三、月照城头乌半飞
暮色四合时循着灯火归家,月亮已悬在东天。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秋夜大抵更为喧闹,而山居秋暝却静得能听见蟋蟀在墙根吟唱。晾在竹竿上的薄被浸透了日光余温,裹着身子时仿佛拥抱了整个晴秋的暖意。
临睡前重读《秋声赋》,欧阳修所言“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令人怅然。但今日所见之秋,分明蕴藏着更丰厚的馈赠:老翁篓中的药材、芦苇丛的鸟巢、石缝间坚持开放的野海棠,都在诉说着生命以不同形态延续的故事。古诗中的秋天是多重奏的乐章,既有离别的叹息,也有收获的欢歌,更蕴藏着轮回的智慧。
掩卷熄灯时,月光正斜斜铺满窗台。忽然明白为何古人总爱咏秋——这个季节如同宣纸上的墨韵,浓淡干湿皆成文章,值得用整个生命去细细品读。
...第二单元 5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_百度文 ...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 3 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指名读这一句 (2)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多?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
阅读古诗,回答2个问题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描写了黄四娘家中的哪些景物?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4《江畔独步寻花》课件-新人教版
我们的晨诵开展了一年多了,你都积累 过哪些和“花”相关的诗句或古诗呢? 当堂训练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江畔 独步寻花 蹊 留连 自在 默写古诗 理解诗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 01 02 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03 04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 住了,连成片了。 理解诗句 01 02 说说你理解了...
江畔独步寻花这一首古诗中有哪几个字是叠词
江畔独步寻花这一首古诗中有哪几个字是叠词 答案: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时,恰恰是叠词 解析:本题要求识别《江畔独步寻花》中的叠词。叠词是指由两个相同汉字重复构成的词语,如"天天""慢慢"。原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1."时时":由"时"字重复构成,表示动作频繁,是典型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