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学写古诗之春日感怀日记

学写古诗之春日感怀日记

三月廿七 晴 微风

今日春光明媚,晨起推窗,见院中桃花初绽,粉白相间,煞是可爱。忽忆昨日诗词课上先生所授之平仄韵律,心有所动,遂决意尝试创作一首咏桃之绝句。

初识格律之妙

铺纸研墨间,先重温《平水韵》中上平四支韵部,选取"枝"、"姿"、"时"三字为韵脚。首句欲写桃花初开之态,反复推敲得"东风一夜绽芳枝",既符合七言平起句式,又暗合时令特征。次句描摹花色,"粉白参差映日姿"中"参差"二字颇费思量,既状花形疏密之态,又合平仄相对之要。

炼字之苦与乐

转句最难,原拟"蝶蜂未觉春来早",但觉"未觉"二字过于直白,与先生所倡"含蓄蕴藉"相悖。苦思半时辰,忽得"游蜂犹探萼中迟","犹"字既显蜂之迟疑,"迟"字又暗含花开未盛之趣,平仄亦完全合律。至此豁然开朗,终成绝句:

东风一夜绽芳枝,粉白参差映日姿。

游蜂犹探萼中迟,却是春深最好时。

心得之得

通过今日尝试,方知古诗创作之精妙不仅在字句推敲,更在情景交融。原以为凑足二十八字即可,实则须使每个字都成为整体意境不可或缺的部分。譬如"映日姿"之"映"字,初用"照"字,虽意思相近,但音韵稍显急促,改为"映"后更显柔和,与春日氛围愈契。

午后携诗请教邻舍老先生,获指点:末句"最好时"稍显直露,可改为"恰值春深未暮时",既延长音韵,又添余味。遵此修改,果觉诗意更臻完善。可见学写古诗既需个人悟性,更须前辈指点,此乃薪火相传之妙也。

明日之期

今日初尝创作之乐,虽仅得二十八字,却耗时两个时辰,然心甚悦之。决意今后每日观察一物,练习绝句一首,循序渐进,冀能逐步掌握五律、七律之体。诗道深远,非旦夕可成,然以春日桃花始,以持之以恒终,想必终有所得。

临睡前再读《唐诗三百首》,特别注意杜工部之咏物诗,方知大家笔力之雄浑,用字之精准,实非初学者可及。然正如先生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积累之功不可废也。望他日能得心应手,抒写胸中丘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