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季羡林的散文落叶

读季羡林《落叶》有感:秋日里的生命沉思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日重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落叶》,窗外正飘着金黄的银杏叶,仿佛文字与景致忽然交融,让我提笔写下这篇日记。

一、落叶与时光的对话

季先生在文中写道:"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让我想起清晨打扫庭院时,那些在脚下沙沙作响的叶子。它们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轮回。我蹲下身拾起一片,叶脉如老人手背的纹路,记录着整个夏天的风雨阳光。

记得先生特别提到清华园的落叶,"层层叠叠,像给大地铺了张金毯"。此刻我家后院那棵老槐树,正将叶片一片片归还给土地。这场景让我突然理解先生所说的"落叶是树写给大地的情书"——每个飘旋都是温柔的告别。

二、生命哲思的震颤

文中那段关于"落叶与人生"的比喻尤其震撼:"我们都在时间里飘落"。这个意象整日萦绕心头。午后散步时,看见环卫工人清扫街道,堆积的落叶让我想起先生笔下"被西风吹散的命运"。但转念一想,这些落叶明年又会成为新芽的养分,死亡与新生原本就是一体两面。

三、文化记忆的落叶

季老将落叶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巧妙联结,说它们"带着千年的记忆飘零"。这让我翻出旧相册,发现二十年前与祖父在银杏树下的合影。那时他正教我背诵"落红不是无情物",而今老人已如秋叶般凋零,但那些诗句与温情,却如先生所言"在文化土壤里生根"。

黄昏时风停了,最后一片悬在枝头的叶子终于落下。我突然明白《落叶》最动人的地方,是季羡林先生用温润的笔触,让我们看见飘零中的从容,凋谢里的丰盈。这大概就是散文大家的力量——将最寻常的秋日景象,写成叩击心扉的生命诗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