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天涯古诗伴我行

天涯古诗伴我行

一纸墨香里的千年回响

清晨整理书柜时,一本泛黄的《唐诗宋词选》从架间滑落。翻开书页,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赫然映入眼帘。忽然想起今天是离乡第十年的立冬日,窗外的梧桐叶正一片片坠落,恍若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突然苏醒。

古人笔下的天涯,是地理的遥远更是心灵的漂泊。读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忽然懂得什么是乡愁蚀骨。现代人乘坐高铁飞机朝发夕至,却依然在都市丛林里体味着另一种天涯——那种明明置身人群却恍若孤岛的疏离感。昨日与客户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今日独自在公寓对着财务报表,这种现代性孤独,与千年前诗人们在荒驿孤馆里的怅惘何其相似。

二、诗词里的生命共鸣

午后泡一壶普洱,继续翻阅诗词。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忽然想起去年在丽江古镇,某个客栈老板娘用纳西古乐演奏《阳关三叠》,当时满座游子无不潸然泪下。原来跨越千年,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从未改变。

最触动我的是苏轼的《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七个字像一束光照进心里。十年间搬过七次家,从北京的地下室到上海的老弄堂,总觉得自己像无根的浮萍。但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时,还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句子,这种豁达让我羞愧。现代人总抱怨生活压力大,却不知古人面对的是真正的生存危机。

三、墨痕深处的天涯印记

杜甫在《登高》中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对时空永恒的慨叹,让我想起去年在戈壁滩看银河的场景。当时仰望星空,突然理解什么叫"念天地之悠悠"。现代科技让我们能视频通话、瞬间转账,但关于生命本质的困惑,反而需要向千年前的诗人们寻求答案。

傍晚时分,给母亲打电话。她说老家下了第一场雪,院里的梅花开了。忽然就想起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母亲在电话那头笑:"你总说忙,记得多穿衣服。"简单一句话,却让我想起《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灯火阑处的永恒乡愁

夜幕降临时,站在阳台看城市灯火。远处高架桥上的车流像一条发光的长河,让我想起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现代都市的光污染早已遮蔽星空,但人们仰望的姿势从未改变。

临睡前写下这段文字:天涯或许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心与心的隔阂。古诗像一座桥梁,让漂泊的现代人得以与古人对话,在时空的彼岸找到共鸣。那些吟诵了千年的诗句,原来早就告诉我们——唯有接纳漂泊的本质,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

合上书页时,封底的出版日期是1998年,正好是我离乡的年份。原来这二十年来,天涯古诗一直以沉默的方式陪伴着每个游子,就像亘古不变的明月,照亮所有归途与征程。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的意思。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的意思。 有一棵松树比其他树都高,高松和我做伴,走遍天涯海角。 出处: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高松》。 原文: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 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译文: 有一棵松树比其他树都高,高松和我做伴,走遍天涯海角。客人在天开始晴的时候走了,我和来访的...

留学美国:破车伴我行天涯

留学美国:破车伴我行天涯 枫叶东⽅ 冬尽春来,是美国佬把⽤了⼀冬的⽼车出⼿的时节。学校所在的⼩镇依着苏必利尔湖,雪⼤坡多,市政府每天在路上撒盐撒沙。遇酷寒⽓侯,车⼦往往难以发动。很多美国⼈就在⼊冬时把好车⼊库,买⼀辆经折腾的⽼车爬冰⽃雪,到开春⼜脱⼿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