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夜雨寄北日记

夜雨寄北日记

十月十五日 阴雨绵绵

窗外的雨,从清晨便开始淅淅沥沥,至今未歇。这冷雨敲打着玻璃,也敲打着我的心扉。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一种难以名状的、属于深秋的寂寥。我独坐窗前,案头一盏孤灯,一本翻旧的诗集,正好停在李商隐的那一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夜雨寄北”四字,今日读来,竟字字砸在心坎上。诗人千年前在巴山夜雨中的怅惘与思念,穿越了时空,在此刻与我相遇。他所寄往北方的,何止是一首诗,分明是满腔无法排遣的孤寂和一份沉甸甸的、不知何时能兑现的承诺。雨,成了这份情感的载体,它无边无际,弥漫天地,仿佛能淹没一切,却唯独冲不淡那刻骨的思念。

雨声中的记忆

听着雨声,我的思绪也飘向了远方。想起去年此时,亦是秋雨时节,我与好友相伴于江南古镇。我们共撑一把伞,走在湿滑的青石板上,看雨水从古老的屋檐滴落,串成珠帘。那时笑语盈盈,只觉得这雨为旅途平添了几分诗意,何曾感到凄冷?如今,同样的雨,只因身边无人,景致便大不相同。方才友人从北方发来讯息,问及归期,我竟一时语塞,只能回一句:“大概要等这雨停了吧。” 明知雨总会停,但人生的际遇、下一次的相逢,却又遥遥无期,岂是天气所能决定?这种心情,与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何其相似!

雨更大了,哗啦啦地响成一片。我仿佛看见诗人当年所在的秋池,雨水不断注入,水面持续上涨,正如他心中愈积愈深的愁绪。我的“秋池”又在哪里呢?或许是眼前这杯渐凉的茶,茶叶沉底,一如沉静下来的思绪;或许是笔记本上这片因湿气而微微晕开的墨迹。

寄往北方的思绪

我虽不在巴山,但此情此景,心意相通。我所能“寄北”的,也不过是这页日记罢了。记录下这个被雨包围的夜晚,记录下这份因古诗而引发的、跨越千年的共鸣。诗人期盼着“共剪西窗烛”的那一天,能与所念之人回溯今日的雨夜。而我亦怀着同样的期盼,期盼不久之后,能与远方的朋友重逢,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笑着说起这个下雨天,我是如何对着一首古诗发了好一阵呆。

雨声未止,夜已深沉。合上诗集,心中的波澜却难以平复。一首诗,一场雨,足以让一个平凡的夜晚变得深刻。感谢这场秋雨,感谢李商隐,让我在喧嚣的世界里,有机会静静地品味一番孤独的滋味,那并非苦涩,而是一杯值得细品的、回甘的茶。夜雨寄北,我寄予北方的,是一份安好的祝愿,和一份待诉的思念。

六年级成长的诗句合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