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日观梅记
今日清晨,推开窗棂,一股清冷彻骨的寒气迎面扑来,其中却夹杂着一丝幽微的芬芳,若有若无,勾人魂魄。我蓦然惊觉,是了,是院角那株老梅开了。于是披衣出门,循着那缕暗香,去赴一场一年一度的冬日之约。
这株梅花生于书屋的西北角,紧邻着一堵灰白色的旧墙。它其貌不扬,枝干嶙峋黝黑,形态倔强而孤高,平日里混迹于其他草木之中,毫不起眼。唯有到了这万木萧疏的隆冬时节,它才褪尽所有平凡,展现出惊世的傲骨与风姿。
初见风姿
我驻足于数步之外,静静凝望。正如王荆公所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它全然不惧周遭的肃杀与严寒,那深褐色的枝桠仿佛是用铁线勾勒而成,硬朗地刺向灰蒙蒙的天空。而就在那看似枯寂的枝头,一朵朵梅花已然粲然绽放。它们不像牡丹、芍药那般硕大艳丽,而是以极其谦逊的姿态,五片花瓣轻盈地舒展着,白中透着一抹极淡的粉,仿佛少女脸颊上不经意间掠过的一抹红晕,又像是冰雪雕琢后染上了晨曦的微光。
我忍不住走近几步,俯身细看。那花朵虽小,却结构精致,鹅黄的花蕊簇拥在中心,散发出更为浓郁的冷香。这香气很是奇特,离得远了,清幽淡雅,牵引着你;靠得近了,它反而并不甜腻冲人,依旧保持着一种冷冽的、高贵的距离感。寒风掠过,枝影摇曳,几片花瓣悄然离枝,在空中打着旋儿,缓缓飘落于尚未融化的残雪之上,红白相映,寂寥却又美得惊心动魄。
独品的孤傲与先觉
环顾四周,草木尽枯,唯有一丛翠竹与它为伴,共担风雪。这景象,忽然让我想起那些古远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荆公的另一名句蓦然浮上心头。梅花之妙,确在于其色与雪难辨,而其香却独一无二,这是它无声的宣告。“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笔下的墨梅,更是将其内在的品格表露无遗。它无需蜂围蝶绕,不屑于在春暖花开时与百花争妍斗艳,它选择在最严酷的季节,昂首怒放,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和绝对的自信。
它的盛开,是一种先知先觉。在百花酣睡、万物蛰伏之时,它已敏锐地捕捉到蕴含在严寒深处的那一丝春的消息,并以生命的绽放为之作证。它是寂寥冬日里唯一的亮色,是写给春天的一封充满希望的信笺。这份孤傲与先觉,千百年来,慰藉了多少孤高的灵魂,又激励了多少在困境中前行的人们。
心有所悟
我在梅树下站立了许久,手脚早已冻得冰凉,心中却一片温润澄明。现代人的生活总是忙忙碌碌,追逐着喧嚣与热闹,常常忘记了停下来,与自然进行一次深切的对话。而此刻,与这株凌寒独放的梅相对,我仿佛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教会我的,是一种在逆境中保持内心芬芳的定力,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独自美丽的坚持。
风更紧了些,香气却愈发清冽。我最终转身离开,没有折下一枝。它的美,属于这个角落,属于这片寒冬,属于所有能读懂它孤独与骄傲的人。但我知道,它的形态与幽香,连同那份“凌寒独自开”的铮铮傲骨,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底,足以让我怀抱一份清冷与坚强,去面对未来所有的寒冬。
暗香浮动月黄昏,期待下一次,能踏着月色再来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