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塞下曲古诗卢纶:边塞风雪夜读记

塞下曲古诗卢纶:边塞风雪夜读记

一、寒夜初遇塞下曲

窗外北风卷着碎雪扑打窗棂,我缩在暖炉旁翻开《全唐诗》,忽见卢纶《塞下曲》组诗。首句"月黑雁飞高"便似一把冰刃划开时空——眼前骤然浮现千年前边塞的肃杀:弓刀染霜,马蹄踏雪,戍卒的呼吸凝成白雾,与烽烟一同消散在朔风里。

1. 诗中的金戈铁马

读到"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指尖不由抚过书页。这哪里是诗?分明是箭镞破空的铮鸣!诗人用二十字浓缩了李广射虎的传奇,石棱吞没白羽的细节,比任何史书都更鲜活地刻画出边塞将士的勇武。

二、诗行间的历史回响

组诗第三首尤其震撼:"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我仿佛看见雪夜追击的骑兵,弓刀映着雪光如星河倾泻。卢纶用"满"字将静态的雪与动态的追击熔铸一体,这种以景写情的功力,让中唐的边塞风云穿越到我案前。

诗眼撷珍

  • 空间张力:"野幕敞琼筵"的欢宴与"羌戎贺劳旋"的烽烟形成强烈对比
  • 声音意象:"金仆姑"箭鸣与"石棱"碰撞的脆响构成战场交响

三、风雪中的现代沉思

合上书页时,供暖管的流水声竟像极了诗中的"饮马渡秋水"。在和平年代的暖气房里读边塞诗,突然懂得何为"负重前行"。卢纶笔下那些没有名字的戍卒,他们的孤寂与豪情,都凝在这几行墨迹里,成为华夏精神的密码。

深夜重读"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忽然泪目。这哪里只是描写点兵?分明是穿越千年的召唤——每个汉字都站着一位挺直脊梁的卫士,在时光长河中永远戍守着文明的边疆。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 ...

边塞诗派之卢纶、王翰、王之涣《塞下曲(一)》、《塞 下曲(二)》、《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之涣)》 小翰林便签 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 1 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 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唐卢纶-边塞诗-赏析

边塞生活的写照: 以“林暗”“夜引弓”等场景,反映唐代边塞将士 的警惕性与艰苦环境,隐含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戏剧性与哲思: 诗中“误射石棱”的意外结局,既增添戏剧张力, 又引发对“勇力与命运”的思考,暗合司马迁对李 广“数奇”命运的感慨。 02 创作背景 历史时间与地点 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 卢纶创作此诗...

边塞诗: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注释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统帅。遁:逃走。...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唐卢纶-边塞诗-赏析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五言 古诗,是其著名组诗《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捕捉将军雪夜率轻骑准备追歼残敌的瞬间场景, 意境雄浑,气概豪迈,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精品。 赏析 1 场景凝练,烘托氛围: 首句“月黑雁飞高”,仅用五字便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漆黑的雪夜)和异动(宿雁惊飞...

卢纶 塞下曲属于边塞诗吗?

卢纶 塞下曲属于边塞诗吗?答案:是写边塞诗,共写了6首 解析:该题考查唐代边塞诗的辨识。卢纶《塞下曲》组诗属于典型边塞诗,理由如下:1.题材特征:六首诗均以"林暗草惊风""月黑雁飞高"等边塞意象,描绘戍边将士的狩猎、警戒、作战场景,符合边塞诗"反映军旅生活/边地风光"的核心特征。2.诗人归属:卢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