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的理解: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的理解: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

晨起读诗偶得

清晨推开窗,微风拂过案头泛黄的《全唐诗》与《宋诗选注》,忽然想起钱钟书先生那句"唐诗主情,宋诗主理"的论断。这两册诗集在晨光中仿佛化作两位对弈的老者,一者挥袖泼墨抒胸臆,一者执子沉吟究天理。

唐诗: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随手翻开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瞬间冲破书页。唐人作诗如酿酒,总要把生命的热度悉数倾注——杜甫"感时花溅泪"的沉郁、王维"明月松间照"的空灵、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痴绝,皆是以情为经纬织就的锦绣。记得去年深秋独游长安,站在大雁塔下吟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竟不觉泪湿青衫,这便是严羽《沧浪诗话》所谓"诗者,吟咏性情也"的真谛。

宋诗:理趣横生,格物致知

而苏轼《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却让我对着茶杯沉思良久。宋人把诗当作思想的容器,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思,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辩证,黄庭坚"落木千山天远大"的玄想,都在看似平淡的句子里藏着理学的密码。某夜读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突然悟到这不正是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诗歌注脚?

诗心的二重奏

午后暴雨骤至,檐下听雨时忽然莞尔: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是情语,而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是理语,但都同样动人。我们何须执着于唐宋诗的高下?就像此刻,雨打芭蕉是情,思考水循环是理,而生活,本就是情与理的二重奏。合上诗集时发现,书页间不知何时夹了片枫叶,一半红如唐时胭脂,一半黄似宋瓷开片。

(全文共计628字)

唐诗宋词朗诵比赛时的开场白合集

‎主持‎人甲‎:唐‎宋诗‎词虽‎讲求‎音律‎,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 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主持‎人乙 唐诗宋词朗诵比赛班会...

我对诗歌的认识合集

"意象〞这个名词,对 于我们这些热爱诗歌却刚接触诗的女孩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为此,我 们展开了剧烈的讨论。首先我们以著名诗人———林徽因的一首名诗"笑" 为主,作为背景,展开讨论。我们相信,只要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觉得 它很美,十分吸引人,富有意境,像走进了诗的梦幻……"笑"你听——— 那是笑——...

莫砺锋讲唐诗课读后感

莫砺锋教授以一位智者的姿态,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亲历唐诗的诞生现场。他没有局限于简单的诗句解析,而是将诗作、诗人、时代背景融为一体,构建出一幅立体的盛唐诗坛画卷。从初唐到晚唐,从诗仙李白到诗圣杜甫,从诗王白居易到诗鬼李贺,一个个鲜活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抱负与困惑,都在莫砺锋的...

...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说明( )①内 ...

钱钟书主张“诗分唐宋”,“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说明( )①内部矛盾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主要依据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④人们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方法不同,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