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伴我度秋日
十月十五日 晴空一鹤排云上
清晨推开木窗,忽见庭前银杏已染金边,方惊觉孟浩然的“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竟是如此贴切。取出案头那本边角微卷的《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泛黄纸页间仿佛涌动着千年前的秋声。
晨读拾趣
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让我想起昨日那场淅沥秋雨。当时只顾匆匆收衣,竟未留意雨霁时分的云卷云舒。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促使我特地前往城西公园,果然见着枫叶浮于溪水,阳光透过枝桠碎成斑驳金片,恍若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的现场重现。
午后深悟
重读杜甫《春望》时忽有所感——虽题曰春望,实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痛,与秋日的萧瑟莫名契合。诗人观山河而涕泪,我辈见落叶而伤怀,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最动人的力量。遂提笔临摹柳公权字帖,抄录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之句,墨香与桂香交融间,竟体会到了古人“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雅趣。
暮色记事
黄昏时母亲蒸好重阳糕,甜香裹着热气漫过窗棂。忽然懂得王建那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里暗藏的暖意——秋寒虽至,家灶永温。翻至孟郊《游子吟》时眼眶微热,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工整誊写夹入给父母的谢卡。
今夜月色恰如张九龄所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阳台上那盆菊花开得正盛,恰应了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赞叹。秋日将尽,但《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带来的感动,已如桂花糖浆般渗入日常缝隙,让我在车马喧嚣的都市里,仍能听见千年前的蟋蟀鸣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