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韵日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韵日记

晨起观竹

清晨推窗,见院角几竿翠竹在薄雾中摇曳,蓦然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那青褐色的竹节上还凝着夜露,像嵌了一串水晶,在朝阳下折射出七色光斑。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我的凝视——它们确是从石缝里挣出来的生命,去年台风季时,我曾亲眼看见它们被狂风压弯到地面,却又在雨后一寸寸挺直腰杆。

竹之启示

午后整理书房时,翻到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的拓本:“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突然理解古人为何将竹列为“四君子”之首。这青翠的植物分明是位哲学家:中空之躯象征虚怀若谷,节节攀升暗喻持守气节。母亲在厨房用竹蒸笼炊饭,蒸汽裹着竹香漫进书房,恍惚间竟分不清是米香还是文墨香。

暮色竹影

黄昏时暴雨骤至,隔着玻璃看竹丛在风雨中舞蹈。它们时而如狂草大家挥毫泼墨,时而似青衣旦角水袖翻飞。雨停后,月光给湿漉漉的竹叶镀上银边,地面斑驳的竹影竟拼出“未出土时先有节”的诗句。邻居家孩童跑来捡拾被风吹落的竹枝,说要学古人制竹简,这场景倒与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境遥相呼应。

临睡前记起李商隐《湘竹词》中“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的句子,忽然觉得竹子最动人处,在于它既能在《诗经》里“如竹苞矣”般歌颂盛世,也能在杜甫笔下“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中承载愤懑。这青翠的精灵啊,分明是竖立在时光里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