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美文摘抄:雨巷中的丁香与《红楼梦》的愁绪
一、雨巷偶遇的丁香
清晨微雨,撑伞独行于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忽见墙角一丛丁香,紫瓣含露,幽香暗涌,恍若戴望舒笔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意象。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时那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此刻的丁香,是否也承载着同样的孤寂?
名著摘抄共鸣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以白海棠赋诗:“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而眼前丁香,恰似揉合了梨花的清冷与梅花的傲骨。雨滴从花瓣滚落时,竟与书中“绛珠仙草”受甘露灌溉的描写重叠——原来草木之灵,早被曹雪芹写尽了。
二、愁绪的三重镜像
第一重愁是戴望舒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第二重是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第三重则是《红楼梦》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三重意境在雨中交织:
“那簇丁香在雨雾中颤抖,像极了黛玉咳血时帕上浸染的紫鹃花。”
文本细读札记
对比《葬花吟》中“明媚鲜妍能几时”与丁香花期之短暂,发现曹雪芹用“一朝春尽红颜老”道破生命本质。而此刻雨打丁香,零落的花瓣正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演绎着比新海诚动画更凄美的坠落。
三、书页间的香气考古
翻检《红楼梦》前八十回,共出现“丁香”七次,多与药匣香囊相关。但最动人的,仍是宝玉为晴雯撰《芙蓉女儿诔》时“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的意象——这与我今日所见雨巷丁香,构成跨越时空的互文。
归家后特查《植物谱》,方知丁香又名“百结”,正应了古人“丁香空结雨中愁”之说。书案上《红楼梦》摊开至第六十三回,袭人抽得桃花签时“武陵别景”四字,竟与窗外残存的丁香香气,在暮色中酿成一杯文字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