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优美散文600字之雨日闲思
十月廿三 雨
晨起时,窗外已是淅淅沥沥的一片了。雨丝斜织着,将天地笼在一层灰蒙蒙的纱里。我倚在窗边,捧一杯热茶,看那雨点打在老榆树的叶上,聚成珠,又滚落下去,碎在泥土里,洇开一个个深色的圆。这景象,倒教我想起那些名家笔下的雨,大抵也是这般,带着三分愁绪,三分诗意,余下的,便是对人生的种种体悟了。
鲁迅先生的雨,是冰冷的,鞭子似的抽打着破败的故乡;张爱玲的雨,是缠绵的,如同霓虹灯下说不尽的情话;而朱自清先生的雨,又是那般细腻温润,像极了父亲蹒跚的背影。我辈虽无那般生花妙笔,然此刻心境,竟也与他们有了片刻的重合。这六百字的篇幅,如何装得下名家们浩瀚的文思?不过是撷取他们观察世界的那份专注与深情罢了。
雨中的天地
远处的山峦完全隐没了,只剩下一片氤氲的水汽。街道上的行人少了,偶有撑伞的,也匆匆赶路,仿佛要挣脱这湿冷的束缚。唯独几个孩童,穿着亮色的雨衣,故意去踩那水洼,溅起的水花和他们的笑声一样清脆。这动静之间,生活便露出了它最本真的模样。我想,散文之美,或许就在于捕捉这些寻常瞬间里的微光,并用文字为其镀上永恒的色泽。
雨声时急时缓,敲打着不同的器物,便奏出不同的音律。落在瓦上是一片簌簌,打在窗玻璃上是笃笃作响,流入檐下的水缸,则又是叮咚一声。这自然的乐章,毫不做作,远比人间刻意谱写的旋律更为动听。它让烦躁的心绪渐渐沉静下来,引人走向内心深处的回廊。
心绪的沉潜
茶凉了,我又续上一杯。水汽重新缭绕而上,模糊了眼前的玻璃。在这水汽的背后,世界显得宁静而安详。许多平日不曾细想的问题,此刻都浮现出来。关于时光的流逝,关于友人的离别,关于那些未曾实现却也不再遗憾的梦想。散文的精神,不正是这种真诚的面对自我与世界吗?无须宏大叙事,只将这片刻的所思所感,诚恳地记录下来,便自有动人的力量。
雨终于是小了些,天色却并未因此明亮多少。但我的心里,仿佛被这雨水洗涤过一般,透亮了许多。那些名家的六百字华章,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是因为辞藻多么华丽,结构多么精巧,而是因其间跃动的那一颗颗赤子之心,以及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爱与凝视。
合上日记,雨仍未停。但我知道,明日太阳终会出来,而这份湿漉漉的闲思,将如同那些优美的散文一样,成为记忆里一枚温润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