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词江南游记

古诗词江南游记

一叶扁舟入画来

晨光熹微时,我踏上乌篷船,船夫竹篙轻点,涟漪荡开整幅江南水墨。船行至拱桥下,忽然明白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时空交错感——虽非月夜,但桥洞石缝间渗出的青苔气息,分明带着千年诗韵。水巷两侧粉墙斑驳,黛瓦层叠,偶有木窗吱呀推开,梳髻妇人探身晾衣,惊起檐角铜铃叮咚,恰似白居易笔下“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市井生机。

烟雨楼台寻诗迹

登临沧浪亭时骤雨忽至,雨丝斜织成珠帘,将亭台楼阁晕染成米芾的淡墨山水。倚栏见池中残荷摇曳,瞬间与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神交。石阶旁碑刻隐约可见《忆江南》残句,指尖抚过风化刻痕,仿佛触到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怅惘。卖茶老妪递来姜茶时笑言:“这雨是江南的老客人了”,忽然顿悟古诗词里缱绻的烟雨愁绪,原是生活里最寻常的温柔。

灯火阑珊遇古韵

夜泊枫桥时,恰有古琴声从画舫飘来。钟声暮鼓中遥望寒山寺,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穿越时空扑面而来。河岸酒旗摇曳,酒酿醇香里混着吴侬软语的评弹唱词,那些在《江南曲》里读过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此刻都成了流动的现实。归途拾得一枚被河水磨圆的青瓷片,釉面残留的半枝莲纹,或许某位诗人曾对着它吟诵“春来江水绿如蓝”。

今日最妙处在偶遇撑油纸伞的采菱女,竹篮里新摘的红菱沾着水珠。她即兴唱起水乡小调,尾音袅袅处竟是韦庄《菩萨蛮》的变调:“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忽然了悟古诗词江南从来不是标本,而是活着的呼吸——每缕茶香每段桨声都在续写新的诗行,待千年后的某人再来踏歌寻访。

江南游记带古诗词合集

▶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 玉指寒》 ▶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 古诗词鉴赏江南 古诗词鉴赏江南 古诗词鉴赏江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