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回乡偶书

重读《回乡偶书》:一场穿越时光的乡愁对话

2023年10月15日 晴

一、偶遇诗篇的午后

整理旧书时,泛黄的语文课本突然滑落,翻开的页面上赫然印着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七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与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叹息遥相呼应。

二、诗行间的岁月密码

读着"儿童相见不相识",眼前浮现出去年回乡的场景。村口那棵老槐树还在,但树下嬉戏的孩童已不认得我这个"外来客"。诗中"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诘问,此刻才真正懂得其中况味。我用指尖描摹着诗句,突然发现课本空白处还有当年用铅笔写的批注:"诗人62岁返乡",而今年恰好也是父亲退休还乡的年纪。

1. 时空重叠的震撼

诗中"镜湖流水漾清波"的描写,与手机里昨日父亲发来的家乡新貌照片奇妙重合。千年前的镜湖与今日的湿地公园,不同时空的故乡光影在诗行间交织。我突然意识到,这首诗不仅是唐代的文学遗产,更是每个游子心中的永恒镜像。

三、书写自己的回乡偶书

合上课本,我决定续写这首未完成的诗。在日记本上写下:"高铁飞驰故园近,旧街新貌两依稀。阿婆笑指二维码,扫码方知是旧邻。"或许千年后,也会有人在我的文字里,看见这个时代特有的乡愁。

【后记】这次与古诗的重逢让我明白,经典之所以不朽,正因它总能映照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当我们用生命体验去激活文字,那些古老的诗句就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温暖的光芒。

)

二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回乡偶书》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 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以下是无忧 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

小学古诗《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唐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注释: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⑤衰(cuī):减少,疏落。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方圆三百余里。《回乡偶书》意思:我在年少时外出...

《回乡偶书》古诗原文

《回乡偶书》古诗原文 1.《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早发白帝城》 ...

回乡偶书贺知章的古诗合集

古诗《回乡偶书二首》 年代:唐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作品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 (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

回乡偶书其三古诗全文

回乡偶书其三古诗全文 回乡偶书其三古诗全文 回乡偶书其三古诗全文 青山绿水,家乡的田野荡漾着欢乐的歌声,我回来了!小桥流水,青石板路,绿树成荫,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美好。一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走过这片美丽的土地,那些青山绿水,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在...

《回乡偶书》的古诗

《回乡偶书》古诗文有两篇,又叫《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其一》的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回乡偶书古诗全文意思

回乡偶书古诗全文意思 《回乡偶书》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回乡偶书》原文:作者: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