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渡汉江古诗

《渡汉江》古诗中的思乡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日重读宋之问的《渡汉江》,那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突然击中了我漂泊的心。窗外梧桐叶落,秋风裹挟着凉意,让我想起千里外的家乡。

一、诗中的共鸣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十个字道尽游子心绪。记得去年春节返乡时,列车驶过汉江大桥,我竟紧张得手心出汗。五年未归,故乡的街道是否变了模样?儿时常去的面馆还在营业吗?这种既期待又惶恐的心情,与千年前的诗人心境何其相似。

二、时空的交错

午后漫步江畔,看着货轮缓缓驶过汉江。忽然意识到,诗人当年渡江的木船早已化作历史尘埃,但人类的情感却穿越时空永恒相通。我在手机地图上丈量着与老家的距离,就像诗人当年计算着驿站里程。

"岭外音书断"的困境在现代社会已然消解,视频通话能瞬间连通两地。可当母亲在镜头那端端出我童年最爱的腌笃鲜时,屏幕反而放大了触不可及的遗憾。

三、永恒的乡愁

傍晚在江边遇到卖菱角的老翁,他浓重的乡音让我想起祖父。买了两斤慢慢剥着,突然明白古诗为何能历久弥新——科技改变了联系方式,却改变不了血脉里流淌的思念。就像汉江水永远向东流,游子的目光永远朝着家的方向。

夜色渐浓时,我给父亲发了条消息:"下个月调休,我想回家住几天。"放下手机,窗外的汉江倒映着两岸灯火,恍若诗中"经冬复历春"的岁月长河。这份穿越千年的乡愁,终将在归途的汽笛声中得到慰藉。

《渡汉江》古诗

《渡汉江》古诗 《渡汉江》古诗 《渡汉江》(宋之问)原文: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衍生注释:1. “岭外”:大庾岭之外,通常指岭南地区,在古代是偏远之地。2. “音书断”:书信断绝。表明诗人长时间与家人失去联系。3. “经冬复历春”: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说明...

《渡汉江》古诗朗诵合集

渡汉江古诗 范文一: 渡汉江古诗 我们在文学课上学到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一首让我很感兴趣的 诗叫做《渡汉江》。据老师讲述,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 作,主要描写渡江的一系列景色、情感和思考。这首诗的意境 深远,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在诗中,宋之问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渡江的景象。例如, “枫...

《渡汉江》的古诗

《渡汉江》的古诗 宋之问唐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注释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这是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赏析 前两句追叙...

宋之问《渡汉江》全诗原文我爱古诗词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

渡汉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渡汉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1、汉江:汉水。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逃归洛阳。此诗作于途经汉水时。此诗原题李频作,误。 2、岭外:指岭南,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3、书:信。 4、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我离开家乡到...

渡江汉古诗诵读合集

渡汉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渡汉江》原文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注释 1、汉江:汉水。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逃归洛阳。此 诗作于途经汉水时。此诗原题李频作,误。 2、岭外:指岭南,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3、书:信。 4、来人...

渡汉江古诗全文合集

古诗绝句《渡汉江》译文及赏析 1 原文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

古诗初渡汉江

古诗初渡汉江 初渡汉江 无名氏 襄阳好向岘亭看, 人物萧条属岁阑。为报习家多置酒, 夜来风雪过江寒。赏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人”常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成功的作品也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家的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对于文学史上可以指名道姓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