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代散文选译日记:临窗观雨记

古代散文选译日记:临窗观雨记

壬寅年七月初三 雨

晨起推窗,见天际墨云翻涌,俄而淅沥之声渐起。檐角珠帘倒泻,庭前青石泛光,恍若《古代散文选译》中所载欧阳修"秋声赋"之境:"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今虽值盛夏,而雨势变幻之妙,古今一也。

雨中有思

倚案观雨,忽忆《古代散文选译》中苏轼《记录天寺夜游》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今雨幕如纱,院中芭蕉摇翠,石榴垂珠,恰似米家山水画卷。雨珠顺瓦沟蜿蜒而下,若银蛇游走,倏忽聚散,此等景致,非静观者不可得见。

想古人观雨,往往寄情于文。杜子美《春夜喜雨》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虽季候不同,而雨之德一也。润嘉木、涤尘垢、滋沃壤,更兼送凉消暑之功。案头《古代散文选译》正翻至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见"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之语,忽觉此刻雨声潺潺,正与心神相契。

雨霁偶得

未几雨歇,云破天青。院积微澜,恍若明镜,倒映碧空如洗。蝉声复起,与檐溜残滴相和,竟成天然宫商。此情此景,恰合《古代散文选译》中袁宏道《满井游记》所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虽时令相异,而万物新生之趣相通。

今日观雨,始悟《古代散文选译》所载诸文,皆非徒作文字观。古人观物之细、体情之深,尽在字句间。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观洞庭气象,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听雨:"夏宜急雨,有瀑布声",皆是以天地为书卷,以身心为笔墨。今人若得闲静,何妨效古人之雅意,于日常中觅得诗意。

暮色渐合,掌灯续记。忽见月出东岭,清辉满庭,雨洗之月尤显澄澈。此等光景,岂非《古代散文选译》中常见之境界?盖因古人今人,情性相通,虽隔千载而能共此明月,同赏烟霞,实乃散文传承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