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初中怀古诗里的旧时光

初中怀古诗里的旧时光

一本泛黄日记的扉页

整理书架时,那本蓝封皮的初中日记突然从夹缝中滑落。翻开扉页,歪歪扭扭抄录着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墨迹晕染处还画着波浪线,旁边用荧光笔标着"必背"二字。

记忆的青铜锈色

初二那年的语文课上,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长江示意图,讲解"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典故时,粉笔灰簌簌落在前排同学的校服领口。我偷偷在日记本上临摹课本里的铜雀台插图,墨水洇透了五张纸。那时总嫌怀古诗晦涩,现在却觉得"铜雀春深锁二乔"七个字里,锁着整个青春期的懵懂。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批注栏里,还留着同桌用修正液画的卡通笑脸

时光的考古现场

日记第三十六页夹着秋游时的银杏叶,干枯的叶脉上还能辨认出用圆珠笔写的《登鹳雀楼》。那年我们在古城墙下背诵"白日依山尽",教导主任突然出现,吓得大家把零食包装袋全塞进了排水孔。现在想来,那些慌慌张张藏起来的虾条,倒成了真正"黄河入海流"的见证。

重读的月光

翻到最后几页,发现用红笔反复修改的《夜泊牛渚怀古》读后感。当时为了凑够800字,硬把李白和月考失利联系起来,现在读来竟有几分"登舟望秋月"的真切。原来十五岁的愁绪,与一千三百年前的月光,本就可以在方格纸上相逢。

合上日记时,窗外正飘着柳絮,恍惚又见当年那个在"杨花落尽子规啼"诗句旁画满问号的自己。那些曾经需要死记硬背的平仄韵律,如今都成了时光的密码,轻轻一碰,就打开整个潮湿而明亮的少年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