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随想:一场穿越千年的边塞对话
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重读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突然撞进心里。窗外的梧桐叶正黄,恍惚间竟觉得那轮明月从盛唐照到了我的书桌前。
一、文字里的金戈铁马
记得第一次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只觉得字句铿锵。如今在西北支教半年后,站在黄土高原上远眺,才懂得什么叫"但使龙城飞将在"。干裂的城墙遗址上,仿佛还能听见战马嘶鸣。王昌龄用二十八字装下的,何止是边塞风光,更是无数征人的一生。
二、古今重叠的月光
傍晚给学生们讲解这首诗时,有个孩子突然问:"老师,现在的月亮和唐朝的一样吗?"我望着教室窗外缓缓升起的月亮,突然明白王昌龄的伟大——他写的从来不只是战争。那些关于明月、关于乡愁、关于生命无常的叩问,穿过千年依然鲜活。就像今夜,我和盛唐诗人望着同一轮月亮。
三、平凡日子里的"边塞"
批改作业到深夜,台灯下忽然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塞"。支教老师的讲台、医生的手术台、工人的操作台,不都是需要坚守的"关隘"吗?王昌龄笔下"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担当,在今天化作了无数普通人的坚守。合上诗集时,发现扉页上不知何时落了片梧桐叶,金黄的叶脉里,仿佛流淌着时光。
)后记:真正的诗篇从不在纸上,而在读诗时心头泛起的波澜。感谢王昌龄,让平凡如我的人,也能在某个瞬间触摸到永恒。
出塞王昌龄古诗文合集
[古诗出塞王昌龄]出塞古诗 [古诗出塞王昌龄]出塞古诗 篇一:[出塞古诗]出塞 古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 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
出塞王昌龄的古诗全文合集
[古诗出塞王昌龄]出塞古诗 [古诗出塞王昌龄]出塞古诗 篇一:[出塞古诗]出塞 古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 军”。 4、阴山:昆仑山的...
出塞王昌龄的古诗的意思合集
[古诗出塞王昌龄]出塞古诗 篇一:[出塞古诗]出塞 古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 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
《出塞》古诗译文合集
古诗《出塞》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 但使:只要。 .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 129 年), 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 注曰:“笼”与“龙”同。...
出塞 王昌龄 古诗词
出塞 王昌龄 古诗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此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更多内容建议查阅古诗...
《出塞》古诗王昌龄
《出塞》古诗王昌龄 《出塞》古诗王昌龄 《出塞》(其一)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衍生注释:1.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并非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关塞,而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关塞。明月和关塞是边疆的典型意象,明月见证了历史...
出塞唐王昌龄古诗
出塞唐王昌龄古诗 古典文学研究者与盛唐边塞诗解读者:王昌龄《出塞》的文本分析与历史语境(2025年最新考订版)一、诗歌文本与文献基础 1.1原诗全文及权威校注 《出塞》二首其一(据《全唐诗》卷143·王昌龄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文本考异:敦煌写本P.2555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