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古诗中的四季与远方

2023年10月15日 晴

翻开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那些泛着墨香的诗句又一次跃入眼帘。王绩的《野望》里"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萧瑟,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怅惘,王维《使至塞上》描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李白《渡荆门送别》吟咏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豁达,还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记录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这些诗句像一扇扇窗户,让我看见了不同的时空与心境。

秋日午后读《野望》

阳台的桂花正飘着细碎的香气,我捧着课本轻声诵读:"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诗人徘徊的身影仿佛就映在窗玻璃上。放学时路过小区的银杏林,金黄的叶片打着旋儿落下,突然就懂了"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孤独。这孤独不是凄凉的,而是带着泥土味的、属于每个观察者的秘密。

黄昏时分的《黄鹤楼》遐想

妈妈煎鱼的香气从厨房飘来时,我正对着"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发呆。忽然想起暑假去武汉旅游,在长江轮渡上看到的夕阳确实像融化的铜汁,难怪古人要说"烟波江上"。诗人望着消失的黄鹤,我望着手机里褪色的旅行照片,原来跨越千年的怅惘可以如此相似。

地理课与《使至塞上》的共鸣

今天地理老师讲到西北地区的荒漠化,PPT上出现茫茫戈壁的航拍图时,我课本边缘不知何时写下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突然变得立体起来。王维笔下那个完成使命的使者,看到的应该也是这样吞噬一切的空旷吧?只不过他带着朝廷的旌节,而我带着保温杯和防晒霜。

夜记

台灯下重读《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奇幻画面让我在作业本上画了好几道波浪线。临睡前刷到杭州表姐发的西湖夜景视频,配文是"最爱湖东行不足",不禁莞尔——白居易的诗句就这样穿越时空,变成了00后的朋友圈文案。这些古诗不是标本,而是活着的星辰,永远在人类的精神夜空里闪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