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经典散文《文化苦旅》日记
十月廿三 阴雨浸城
清晨醒来时,窗外的雨声尚未停歇。忽然想起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敦煌道士塔的那段文字:“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这雨声仿佛带着千年文明的叹息,敲打着现代人的神经。我翻开枕边泛黄的《文化苦旅》,纸页间竟落下一片干枯的银杏叶书签——去年在岳麓书院拾得的那片。
文明的叩问
余先生笔下的敦煌让我彻夜难眠。王圆箓那道土灰色的身影总是在眼前晃动,当他用石灰水粉刷壁画时,可曾听见文明哭泣的声音?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王圆箓,在时代的洪流中,既守护着某些珍贵的东西,又不可避免地破坏着另一些。这种矛盾犹如此刻窗上的雨痕,纵横交错地切割着天空。
雨中的哲思
撑着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忽然看见拆迁工地里露出半截雕花石门墩。雨水顺着石狮子的眼眶流下,竟像是哭泣。想起《文化苦旅》里那些散落在荒烟蔓草间的碑刻、废墟、遗迹,它们曾经承载过怎样的悲欢离合?现代人总是急于建造新的,却忘了旧的里面藏着民族的记忆密码。
咖啡馆里遇见一位老先生,他说年轻时曾听过余秋雨的讲座。“那时候他讲到都江堰,说李冰父子的智慧在于‘顺势而为’,就像文化传承,既要守护主流,也要宽容支流。”老人的话让我恍然明白,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他将宏大的文化命题浸泡在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里。
夜读札记
晚间重读《风雨天一阁》,忽然对范钦那个艰难的抉择有了新解。当他必须在仕途与藏书之间选择时,那种撕裂感何尝不是每个文化人都会面临的困境?余秋雨写得真切:“这座楼,这些书,这些连绵不断的家族传承,原来都是为了对抗时间的侵蚀。”而时间终究是不可对抗的,就像此刻窗外渐歇的雨声,明朝太阳升起时,谁还记得今夜被打湿的文明碎片?
合上书页时已是深夜。雨停了,月亮从云层后面露出苍白的脸。忽然想起余秋雨在《西湖梦》里的那句话:“文明的火种,其实就藏在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常里。”那么,此刻书桌上的台灯,是否也照亮着某个微小却珍贵的文化传承?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后感10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1 我爱喝茶,尤其是浓茶。碧绿的水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倘若你一口把它喝下,你一定回叫苦不迭。茶,只有慢慢去品位。初入口也许会感到苦,但细细噙入,仿佛一股细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直冲脑门,那舒服惬意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到。越咀嚼越有味,读书也是如此。 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总是感叹于他那伸张有力的笔...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后感5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1 我爱喝茶,尤其是浓茶。碧绿的水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倘若你一口把它喝下,你一定回叫苦不迭。茶,只有慢慢去品位。初入口也许会感到苦,但细细噙入,仿佛一股细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直冲脑门,那舒服惬意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到。越咀嚼越有味,读书也是如此。 初读余秋雨的《文化...
余秋雨文化苦旅名言
1、路,就是书。--余秋雨《文化苦旅》2、人生如戏,角色早定。--余秋雨《文化苦旅》3、我们,也有可能这样。--余秋雨《文化苦旅》4、它无痕无迹,却被天地铭记。--余秋雨《文化苦旅》5、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余秋雨《文化苦旅》6、浅渚波云影,小桥流水江村。--余秋雨《文化苦旅》7、还历史以真相,...
余秋雨《文化苦旅-序》原文欣赏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出走十五年。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 《文化苦旅?序》原文 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迭的生活,没有这种重迭,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但是,不同的年龄经常会在心头打架,有时还会把自己弄得挺苦恼。例如连续...
余秋雨文化苦旅摘抄合集
余秋雨《文化苦旅》简介及摘抄 简介: 《文化苦旅》全书共收录散文 37 篇,分别为《道士塔》《莫高窟》 《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 《洞庭一角》《庐山》《贵池傩》《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 南小镇》《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山脚下》 《上海人》...
余秋雨文化苦旅篇目
余秋雨文化苦旅篇目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篇目 1道士塔 2莫高窟 3阳关雪 4沙原隐泉 5柳侯祠 6白莲洞 7都江堰 8三峡 9洞庭一角 10庐山 11贵池傩 12青云谱随想 13白发苏州 14江南小镇 15寂寞天柱山 16风雨天一阁 17西湖梦 18狼山脚下 19上海人 20五城记 21牌坊 22庙宇 23夜航船 24吴江船 25信客 26洒...
余秋雨文化苦旅原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原文 篇1 道士塔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有...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
【篇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 手捧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 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 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
余秋雨《文化苦旅》经典语录摘抄
引导语: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1.有了朋友,再大的灾害也会消去大半。有了朋友,再糟的环境也会风光顿生。2.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文化苦旅·自序》3. 这些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