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自清《背影》摘抄美文50字感悟父爱的深沉日记
十月二十三日 星期三 晴
今日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其中父亲穿越铁道买橘子的片段再次令我鼻酸。那段不足五十字的描写,却如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合上书页,我的思绪早已飞回了多年前那个同样飘着细雨的站台。父亲送我去外地求学,一如文中的“我”那般,当时只觉得他啰嗦,叮嘱反复,连矿泉水都要买两瓶塞给我,生怕我在路上渴着。列车进站,人潮涌动,他执意要帮我把沉重的行李箱扛上车。那箱子很重,里面塞满了母亲准备的家乡特产和无限的牵挂。
父亲年轻时是健壮的,能轻易地把我举过肩头。可那天,我分明看见他提起箱子时,手臂上的青筋微微凸起,脚步也因重量而显得有些踉跄。他挤在人群中,花白的头发格外刺眼。他先将箱子推上车门,然后自己才费力地踏上来,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安顿好我后,他站在月台上,隔着车窗玻璃对我笑,用手势比划着“到了打电话”。
列车缓缓启动,他的身影在窗外逐渐变小,最终凝成一个模糊的点。那一刻,一种混合着愧疚与感激的热流猛地冲上我的眼眶,与今日读《背影》的感受何其相似!我们总是在事后,在远离之后,才在回忆的反复咀嚼中,品咂出那份沉默寡言背后磅礴的爱。朱自清用他质朴的文字,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共通的父亲形象——他们或许不善言辞,却用最笨拙、最实在的行动,默默筑起我们通往远方的路。
父爱,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它就藏在这些琐碎的细节里:是那月台上蹒跚的背影,是列车开动后仍不愿离去的一瞥,是电话那头永远“一切都好,不用惦记”的谎言。我们读《背影》,读的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它提醒着我们,莫要因为走得太远、看得太多,而忽略了身后那束最深切、最专注的目光。感谢朱自清先生,用这五十字,为我们所有人定格了这份沉默如山、深邃如海的父爱,让它得以穿越时光,永恒地温暖与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
朱自清关于父爱的文章摘抄及感悟
朱自清关于父爱的文章摘抄及感悟 蹒跚背影,父爱深沉似海:“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读到《背影》里这段,我眼眶一下子就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