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的晨读日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晨光中的思考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晴

清晨五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时,我已坐在书桌前翻开《古文观止》。窗外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台灯的光晕在纸页上投下温暖的光圈。韩愈的这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突然从字里行间跳出来,像晨钟般叩击我的心扉。

一、攀登书山的足迹

记得初中时总抱怨背诵古诗文太枯燥,直到某天在《劝学篇》里读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那时才明白,所谓"勤为径"不是要一步登天,而是像今天这样——用三年时间坚持晨读,从《三字经》到《论语》,笔记本已摞成小腿高。每当我抚摸那些略微卷边的页角,就能看见自己在这条山路留下的脚印。

二、学海泛舟的风景

上周的物理竞赛失利曾让我沮丧,但此刻看着桌角牛顿的名言"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忽然领悟到"苦作舟"的真意。就像此刻正在演算的流体力学题,虽然草稿纸撕了七八张,但当终于解出答案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快乐,远比游戏通关来得深刻。这大概就是先贤说的"学然后知不足"吧。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的这句批注还墨迹未干

三、灯火可亲的陪伴

母亲总在厨房悄悄温着牛奶,她说不打扰就是最好的支持。这让我想起颜真卿练字染黑池水的故事,真正的勤学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窗台上的绿萝又抽了新芽,它的藤蔓沿着书架蜿蜒向上,像极了我们追逐知识的样子。

晨光渐炽时合上书本,突然发现扉页上自己两年前稚嫩的笔迹:"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现在的我或许还没造好大船,但至少已学会如何打磨每一块船板。毕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既是古训,也是照亮每个清晨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