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秋思日记
壬寅年九月初九 晴转凉
晨起推窗,忽觉秋风萧瑟,院中茱萸已结满红果,方惊觉今日竟是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这句诗自清晨便萦绕心头,如影随形。
客居江南已三载,故乡山东的秋日应是另一番光景。记得幼时重阳,兄长总会拉着我去登高,沂蒙山间的野菊开得正盛,金灿灿铺满山径。母亲早早备好菊花酒,父亲在院中插遍茱萸,而我们兄弟几人总要为争抢最大的重阳糕笑闹作一团。
异乡的重阳
此地的重阳习俗与故乡大不相同。清晨见邻人都在蒸制桂花糕,却少见插茱萸者。午间应邀参加诗社雅集,席间文人墨客吟咏秋色,却无人提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怅惘。
我独自离席,登临城外孤山。山顶秋风愈烈,吹得衣袂翻飞。极目北望,只见层云叠嶂,雾霭茫茫,何处是故乡?忽忆起去岁与兄长书信往来,他说今年要在老宅东墙再种一株石榴,不知可曾成活?
佳节中的独白
山下炊烟渐起,家家户户团圆时分。我坐在山石上,取出临行前兄长塞进行囊的山东烙饼,虽已干硬难嚼,却就着秋风咽下,恍若尝到故乡味道。
手机里家族群消息不断,照片中父母白发又添几分,侄儿侄女已长高许多。兄长晒出今日登高所摄照片,沂蒙秋色依旧,只是画面中永远少了一人。我欲发送问候,却终究只打出“重阳安康”四字,万千思绪竟不知从何说起。
暮色四合时下山,见路边老妪叫卖茱萸,买得一枝揣入怀中。想来古时交通不便,游子思乡之情更胜今人百倍。王维当年写下这首诗时,或许正如此刻的我,虽身处繁华却心系远方,明知思念无用,偏又无法停止思念。
月夜思忆
今夜月明如洗,清辉洒满书案。我将那枝茱萸插入瓷瓶,沏一盏菊花茶,任茶香与茱萸的辛香交织弥漫。忽然懂得,千百年来,变的只是时空距离,不变的是游子心中那份“倍思亲”的深情。
他乡的茱萸也是茱萸,异乡的明月也是明月,唯思念之人远在千里之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宵明月,定也照见山东故园的庭院,照见兄长登高远眺的身影吧。
写至此处,忽闻手机轻响,兄长发来消息:“茱萸已替你插过,重阳糕留了一份,待你归来。”瞬间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