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日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晨推开窗,秋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日历上鲜红的"重阳"二字突然刺痛了眼睛。手机里母亲发来的菊花照片在屏幕上绽放,让我想起王维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原诗重现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香里的童年记忆

记得儿时在山东老家,重阳节这天祖母总会用红绳系着茱萸香囊挂在我们衣襟上。堂兄弟们吵吵嚷嚷跟着祖父去村后的青龙山登高,野菊花开得漫山遍野,大伯会摘些嫩菊芽让婶婶做菊花糕。如今视频通话里,侄子举着新采的茱萸枝问我:"小叔你闻到香味了吗?"镜头突然模糊了。

城市里的重阳碎片

写字楼下的便利店摆出重阳糕,包装上印着卡通老人图案。中午收到公司派的敬老红包,却不知该转给谁——祖父的微信头像已经三年没有跳动了。下班时看见快递柜前佝偻着背分拣包裹的老人,忽然想起这首诗的后两句,那些被时代冲散的兄弟,是否也在某个登高处数着缺少的人数?

现代人的精神茱萸

在这个扫码就能寄礼物的时代,我们失去的或许不是表达思念的途径,而是共同创造记忆的温度。朋友圈里晒出的九宫格登高照,终究比不上当年挤在祖父旧相机镜头前,等着"咔嚓"一声定格的全家福。今夜我要学着古人把茱萸插在窗前,虽然只是外卖软件买来的干花枝,但月光应该还是王维见过的那轮。

睡前给堂哥发了条语音:"明年重阳,我们带孩子们回青龙山吧。"手机屏保自动切换成家乡的秋色,漫山红叶如灼灼的思念,烧穿了千年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