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壬寅年八月十五 晴
今夜月华如练,独坐院中藤椅,倏然忆起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银盘似的月轮悬于梧桐枝梢,竟与千年前照耀诗仙的应是同一轮明月。秋风拂过廊下风铃,叮咚声里恍惚听见童年时祖母在中秋夜哼唱的吴侬软语。
月辉下的时空叠影
凝望月宫中隐约的阴影,想起祖父曾说那便是吴刚伐桂的所在。儿时总信以为真,如今已知是环形山的投影,却仍愿相信桂树的存在——就像明知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却仍会在每个中秋夜想起老屋青瓦上流淌的月光。冰箱贴着的旧照片里,九十年代的石库门弄堂正在消逝,唯月色永恒如初。
母亲端来苏式月饼,酥皮碎落在青瓷盘中如散落的月光。她忽然说起曾外祖母逃难时,怀中仅揣着一块硬如石头的月饼,却在月圆之夜掰成五份分给陌路人的往事。"那时候的月亮,照过逃难的人,也照过庆贺的人。"母亲轻语间,月光在她银发间织出晶莹的网。
数字时代的乡愁传递
平板电脑亮起视频请求的荧光,表哥在洛杉矶的晨光中举着咖啡杯遥敬明月。镜头扫过他书房悬挂的水墨画,竟是三十年前外公绘制的《蜀江月夜图》。像素构成的月光越过太平洋,与此刻倾泻在庭院的月辉在屏幕上交融成奇异的光带。家族群里的红包雨忽然静止,姑妈上传了张黑白照片:曾祖父抱着年幼的祖父在月门下吃芋艿。
夜渐深时,无人机的航拍灯划过天际,与星月争辉。朋友圈里皆是各地月景九宫格,从维多利亚港到黄鹤楼,从塞纳河到金门大桥,同一轮明月浸润着千城万郭。忽然懂得李白当年望月时,思念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时间维度上永不复返的"当时明月"。
子夜收起月饼匣时,发现盒盖内侧印着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忽然莞尔——原来古往今来,月亮从来都是最恒长的信使,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密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轮照耀过李白、苏轼的明月,此刻正将我的影子与竹影叠印在粉墙上,如同盖下一个永恒的文化印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李白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之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词》 陈子昂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
1~5年级描写月亮的古诗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三、赏析:这首《静夜思》真是简洁又富有韵味。短短二十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月夜画面。那窗前的...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独在异乡为...
下面不是咏月思亲的诗句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结合课本知识的学习可知,很多古诗都是用咏月来表达思亲。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C都是咏月思亲的诗句,不合题意;A不是咏月...
大学大三语文题库及答案
答案:“月”常寄托思念之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着团圆,中秋赏月体现此内涵。还营造出孤独寂寞氛围,渲染冷清意境,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1.讨论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答案:相同点在于都注重情感表达,借助形象塑造展现主题。不同点是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