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不该丢失的自信400字:一篇找回自我的日记

不该丢失的自信400字:一篇找回自我的日记

十月二十六日 星期四 晴

傍晚时分,我独自坐在书桌前,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桌面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摊开的日记本上,页页字迹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提笔,却又迟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怅惘。那些曾经信手拈来的文字,如今却像被一道无形的墙阻隔,变得生涩而遥远。我知道,我丢失了某种东西,一种曾经支撑我笔耕不辍、敢于表达的内核——那便是自信。

曾几何时,我是何等意气风发。小学的作文课上,我的文章总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那清脆的嗓音和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目光,是我童年最骄傲的勋章。中学时,我创办文学社,在校刊上发表稚嫩却充满激情的诗篇,敢于对任何题目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畏惧别人的评判。那时,笔下的世界是广阔的,思想是自由的,我相信自己笔尖流淌出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价值。自信,如同血液,自然流淌在我的生命里。

丢失的轨迹

然而,这份宝贵的自信,是在何时悄然褪色的?是那次至关重要的演讲比赛,我因过度紧张而忘词,台下瞬间的寂静和随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我骄傲的气球?是进入大学后,身边才华横溢的同侪让我相形见绌,他们的见解深刻,文笔老练,使我开始不断怀疑自己那点笔墨是否只是无谓的涂鸦?还是踏入社会后,一次次投稿石沉大海,那些冰冷的拒信或杳无音讯,逐渐浇灭了我心中燃烧的火焰?

我开始习惯于自我否定。下笔前,先预想千万种被批评的可能;发言前,反复斟酌措辞,生怕暴露自己的浅薄。我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倾向于藏在人群之后,将那个渴望表达的灵魂紧紧包裹起来。我甚至为自己找到了看似合理的借口:“成熟了,所以更稳重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内心深处,我明白,我只是在逃避,逃避可能出现的失败,逃避那个不再完美的自己。我把自信弄丢了,并几乎接受了它的缺席。

微光与重燃

转机发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午后。我整理旧物,偶然翻出中学时代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那个少年的喜怒哀乐。我读到他因为一次月考失利而写下的豪言壮语:“下次我一定赢回来!”;读到他为一首小诗被刊登在报纸角落而兴奋得画下的好几个感叹号;读到他对自己未来的种种憧憬,字里行间充满了毫无根据却无比坚定的信念。

那一刻,我被深深触动了。那个少年所拥有的,不正是我现在所缺失的吗?他并非天赋异禀,他的文章以现在的眼光看甚至有些幼稚,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那份敢于尝试、不畏失败的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所以他才真的做到了那么多事情。

合上日记,我久坐无言。夕阳依旧,但心中的阴霾似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我重新拿起笔,不是为了一篇惊世之作,只是为了记录此刻的心情。我告诉自己,就写四百字,就像以前那样,真诚地面对自己。笔尖划过纸张,沙沙作响。起初依然滞涩,但慢慢地,一种久违的流畅感开始回归。我不再去想写得够不够好,不再担忧别人会如何评价,我只是想写,我必须写。

当最后一句“我不该丢失你,我的自信”落笔时,一种难以言喻的释然和力量充盈了内心。这四百字,或许平淡无奇,但它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它是我与过去那个自信的自己的第一次对话,是一次勇敢的自我找回。我明白了,自信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被我遗忘了,藏在了恐惧和怀疑的厚重外壳之下。它需要我自己动手,撬开外壳,让它重见天日。

前行

自信,不是天生的傲慢,不是从未失败的幸运,而是在认清自身不足之后,依然选择相信自己有成长的可能和价值;是在无人喝彩之时,依然能为自己鼓劲的勇气。这份不该丢失的自信,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火把,是支撑我们跨越沟壑的精神脊梁。从今往后,我愿小心翼翼地将这份重拾的自信捧在手心,带着它,去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四百字、四千字、四万字……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