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写一处家乡风光400字日记:湖畔晨韵

写一处家乡风光400字日记:湖畔晨韵

十月三日 星期一 晴

清晨五点半,闹钟将我从睡梦中唤醒。为了践行老师布置的《写一处家乡风光400字》的作业,我决定去镇东的月亮湖捕捉晨光里的景致。推开木窗,薄荷色的天幕上还缀着几颗不肯离去的星子,空气中浮动着稻秸与露水混合的清甜气息。

通往湖畔的小径

踩着沾满露珠的青石板路前行,两旁的狗尾草挠过裤脚簌簌作响。废弃的水磨坊风车在晨风中吱呀转着,像是守夜人最后的哈欠。拐过竹篱笆时,惊起三两只白鹭,它们扑棱着翅膀掠过蚕豆田,羽翼划破雾霭的模样,宛若水墨画中飞出的灵魄。

湖光苏醒的时刻

月亮湖此刻正裹着乳白色的轻纱。对岸的樟树林还沉浸在黛蓝色的梦境里,而东边的云霞已开始揉碎胭脂。最先打破寂静的是捕虾人的木桨,欸乃声在湖面荡开涟漪,惊得游鱼跃出水面,银鳞闪过道道弧光。浅滩处的茭白丛中忽然响起拨水声,原来是早起的农妇在采摘莲藕,竹篮里盛满沾着淤泥的玉节。

当朝阳终于攀过茶山,刹那间万道金箭射穿雾霭。整个湖面霎时铺满碎金,连漂浮的浮萍都变成了翡翠碟子托着的金珠。采菱船从荷塘深处摇出来,船头堆砌的菱角如山,船娘哼着的采菱谣被水波揉成断续的音符:"七月菱角八月藕哟……"

四百字外的余韵

坐在老柳树下的石磴上记录这些景象时,卖豆腐脑的梆子声由远及近。挑担的老人歇下担子,给我盛了碗淋着桂花蜜的豆花。他说这湖从他爷爷的爷爷那辈就在这儿了,战争年代曾救过全镇人的命——湖心的深潭永不干涸。而我此刻才真正明白,老师让我们写一处家乡风光400字,绝不只是功课,而是让我们用眼睛丈量土地,用文字收藏会消逝的时光。

归途经过公社时期的灌溉渠,渠水正将朝霞与山影奔向远方。忽然懂得所谓故乡,就是无论将来走到多远,总有一处风光能在记忆里泛起四百字也写不尽的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