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读后感400字日记:泥土里长出的坚韧
2023年10月15日 晴
合上柳青的《创业史》,指尖还残留着纸张粗粝的触感,仿佛摸到了梁生宝们开垦的那片黄土地。这部400页的厚重著作,在我心里砸出了深深的沟壑。
一、蛤蟆滩上的生命图腾
梁生宝买稻种的情节像烙铁般烫进记忆。他脱下棉衣裹住种子袋,光膀子在雪地里跋涉的身影,让我突然理解了父亲手上那些皲裂的纹路。书中写道:"庄稼人的指望,就像旱季的秧苗,蔫了又挺,挺了又蔫。"这哪里是在写农业合作化,分明是雕刻着中国农民骨子里的韧性。
二、创业史中的现代启示
当梁生宝用算盘珠计算合作社收支时,我看见了当代创业者的影子。创业史400页的波澜壮阔,本质上与今天写字楼里的商业计划书并无二致。郭振山式的保守派与梁生宝式的革新者,仍在每个时代的十字路口博弈。书中"改霞"逃婚的段落尤其震撼,女性意识的觉醒如同破土的嫩芽,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下倔强生长。
三、黄土地里的精神密码
最触动我的是梁三老汉临终前那句:"我看见了金黄的麦浪。"这个反对合作社的老农,最终在丰收的愿景里与儿子和解。这种代际冲突与和解,恰似我们与父辈关于"铁饭碗"与"互联网+"的争论。创业史400页承载的,不仅是历史档案,更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创业基因。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书桌上《创业史》的扉页泛着毛边。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创业史从来不在商业杂志的封面,而在这些被汗水浸透的文字里,在每双布满老茧的手掌中。
创业史读后感400字合集
以下是留学为您整理的创业史读后感1000字,供您参考! 《创业史》读后感1000字篇一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收束,遵循起承转合的路数,小说家把新的生活内容和新的主题意向都安排在比较圆熟的叙述格局中。 《创业史》(第一部)描写的是1953年...
创业史读后感100字10篇
创业史读后感100字(一):读完《创业史》使我深受启发: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执着的信念。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平凡的我们也许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我们也应当拥有梁生宝那样执着追求的品格,在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创业史读后感100字(二):阅读柳青的《创业史》,是处在这个...
读《创业史》有感(共5篇)
第一篇:读《创业史》有感 “守旧”还是“维新”?——读《创业史》有感 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题记 《创业史》是当代作家...
《创业史》读后感(9篇)
《创业史》读后感1 有执着的信念在心,梁生宝一路走来,自然的也好,社会的也罢,他都能从容应对。姚士杰可谓是蛤蟆滩最刁钻的一个人了,在那个灾荒的年头,富得流油的他偏偏期望那些困难户来找他,因为他把缺粮人的愁苦当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梁生宝依然没有向姚士杰低头,仍然把他...
创业史读后感500字(通用5篇)
创业史读后感 对柳青《创业史》最为精准的总结,莫过先于正文的前三个字:“创业难……”这句简短的乡谚在小说起始至少奠定了这样的基调: 一、贫苦农民想要依靠个体劳作、自发创立家业很是艰难; 二、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自身的私有性作斗争、走集体主义道路也并非坦途。 首先,梁三老汉几十年的创业经历就可以明证...
创业史读后感600字(通用20篇)
创业史读后感600字 篇1 近期,我读了一本好书《创业史》,使我深受启发。故事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之后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
创业史的读后感合集
创业史读后感 篇 1 对柳青《创业史》最为精准的总结,莫过先于正文的前三个字: “创业难……”这句简短的乡谚在小说起始至少奠定了这样的基调: 一、贫苦农民想要依靠个体劳作、自发创立家业很是艰难; 二、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自身的私有性作斗争、走集体主义道路 也并非坦途。 首先,梁三老汉几十年的创业经历...
《创业史》读后感(5篇)
人生是多姿多彩的那也是所谓繁杂的,酸甜苦辣常在其中。在《创业史》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观察他们的一生,从而感受他们独特的性格特点,而体会到他们的人生。只要我们像梁生宝一样,那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坚强的信心。并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虽然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一定不会后悔。《创业史》读后感 社会主义这样...
《创业史》读后感大全
《创业史》读书心得范文一 近期,我读了一本好书《创业史》,使我深受启发。 故事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之后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