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次作文400字:雨夜里的微光
那个潮湿的夜晚与一篇作文的诞生
那是我初中二年级的一个秋夜,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冷雨,雨点敲打着玻璃窗,发出单调而持续的声响。台灯下,我正为明天要交的作文作业愁眉不展——老师要求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我已经撕掉了三张草稿纸,却始终找不到灵感,仿佛大脑也被这阴沉的天气浸湿,变得沉重而迟钝。
灵感在停电时刻降临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整个房间陷入黑暗——停电了。母亲摸索着找来蜡烛,一根普通的白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苗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就在那一刻,我看着那簇微弱却顽强燃烧的火焰,突然想起了去年冬天那个卖烤红薯的老爷爷。
他总是在校门口的那个角落,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放着一个油桶改制的炉子。那天特别冷,我因为值日离校很晚,走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远远地看见那一点昏黄的灯光,走近了才发现是老爷爷还在守着他的烤红薯摊。他笑着说:“就剩最后一个了,给你吧,半价。”那红薯特别甜,温暖了我冻僵的双手,也温暖了那个寒冷的夜晚。
笔下流淌的温度
在烛光的照耀下,我重新铺开作文纸,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我写了那个寒冷的傍晚,写了那盏昏黄的灯,写了老爷爷皱纹里的笑意和那双粗糙的手。我写道:“有些光芒不需要多么耀眼,却能照亮最需要的时刻;有些温暖不需要多么炽热,却能直达心底最冷的地方。”
写到动情处,我甚至没有注意到雨已经停了,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那篇作文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当我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蜡烛也刚好燃尽最后一滴蜡油。第二天早上,电来了,我重新抄写那篇作文,不多不少,正好400字。
意想不到的回响
作文交上去后,我几乎忘了这件事,直到一周后的语文课上。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的作文,她说这篇文章最打动人的是“真实的温度”。后来这篇作文被推荐参加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获奖证书上印着我的名字和作文标题——《雨夜里的微光》。
如今多年过去,我写过无数篇文章,但最难忘的还是那篇400字的作文。它教会我:最好的创作源于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那根蜡烛早已燃尽,但它点燃的光芒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提醒我在每一个写作的时刻,都要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与真诚。
有时我想,如果那天晚上没有停电,如果我早早写完了作文,如果我选择了另一个题材,也许就不会有这篇让我终生难忘的400字作文。命运的安排就是如此奇妙,它在一个雨夜,用一根蜡烛,为我上了最重要的一堂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