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炮手的战场日记
三月十五日 阴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我又听见了远处传来的炮声。作为连队里负责记录战况的"续写炮手",我的武器不仅是腰间的手枪,更是这本被硝烟熏黄的笔记本。
战壕里的写作
蹲在潮湿的壕沟里,膝盖抵着弹药箱,我用铅笔头记录着昨夜的交火情况。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时,连队长的吼声混着爆炸声传来:"续写炮手!把三号阵地的坐标记清楚!"我的钢笔尖在纸面上颤抖,墨迹晕染开如同血渍。
三月二十日 雨
雨水浸透了笔记本的边角。今天搬运伤员时,发现二等兵小李的衣袋里也藏着日记本——原来他一直在偷偷读我贴在公告板上的战地札记。他说这些文字比家书更能让人记住活着的滋味。
文字的重量
当榴弹炮在三百米外炸响时,我突然明白"续写炮手"这个称呼的深意。我们不仅要用炮弹在土地上刻下痕迹,更要用文字在时间里留下印记。那些破碎的句子,沾着泥土的段落,或许比勋章更能证明我们存在过。
四月五日 晴
难得的晴天。我在野战医院帮护士誊写伤员名单时,上校叫住我:"听说你写的《战地月色》在后方报纸刊登了?"他拍拍我的肩,"继续写吧,这比打光所有子弹更有意义。"
黄昏时数了数笔记本剩下的页数,还有二十七张。我不知道战争还要持续多久,但我知道,只要还能握住笔,我这个"续写炮手"就会坚持记录下每个黎明与黄昏。因为有些记忆,必须比炮火声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