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作文400字
十月十九日 阴
清晨翻开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字句在晨光中浮动。老师布置了"走近鲁迅作文400字"的作业,我竟第一次为写作文感到雀跃。四百字太短,短得装不下那个穿着长衫、握着烟斗的背影,短得诉不完他对民族命运的声声呐喊。
放学后特地去了趟图书馆,指尖划过《呐喊》泛黄的书脊时,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鲁迅的文章,年轻时读和中年时读是两番滋味。"当时不解,此刻却隐约明白——他的文字里藏着时间的密码,每重读一次就解锁新的天地。
二
晚饭后摊开稿纸,钢笔却在纸上滞涩难行。想起白天查资料时看到的旧照:先生坐在藤椅里,手指间夹着卷烟,眉宇间锁着整个时代的忧患。我试图通过四百字走近他,却像隔着毛玻璃看烛火,影影绰绰却触不到真容。
母亲见我苦恼,从书柜深处找出一本1972年版的《鲁迅杂文选》。书页边缘已晕开淡黄,扉页上有外公的批注:"一九七五年冬夜,读《论睁了眼看》三遍。"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曾以各自的方式走近过鲁迅。
三
夜渐深,重读《故乡》。闰土那声"老爷"至今仍在敲打中国人的心灵。忽然懂得鲁迅的伟大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他永远逼着我们直视——直视孔乙己的长衫下的尊严,直视人血馒头背后的愚昧,直视那些我们习惯性回避的黑暗。
最终写下这样的开头:"若要真正走近鲁迅,四百字不过是启程的站台。他的文字是手术刀,剖开温情的表象;他的思想是火把,照亮前行的迷途。"墨水流淌间,仿佛看见先生站在民族命运的十字路口,用笔墨为沉睡的国人守夜。
搁笔时已是深夜,窗外疏星低垂。四百字的作文静静躺在桌上,而我知道这不过是个开始——走近鲁迅需要用时一生,他的深刻与清醒,值得我们用整个青春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