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日记:记录成长与思考的每一天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日记:记录成长与思考的每一天

7月15日 晴 | 素材积累的顿悟

今天整理素材本时突然意识到,2024年高考作文可能更注重时代性与青年视角的结合。在语文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用"双线记录法":左边摘抄《人民日报》的时评金句,右边写下自己的校园生活案例。

今日素材示例:

「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的新闻让我联想到上周科技社的无人机比赛。我们小组熬了三个通宵调试程序,最终虽然只拿了二等奖,但那种青春的热血与执着,或许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

8月3日 多云 | 审题训练新发现

做完第五套模拟题后,我发现2024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有些微妙变化:

  • 减少了直接的话题作文
  • 增加了多材料关联题型
  • 更强调逻辑闭环
晚饭后特地重读了《乡土中国》,突然理解老师为什么强调"学术类阅读"的重要性。

9月18日 雨 | 突破写作瓶颈

连续三篇作文卡在48分,张老师用红笔批注:"缺少具象化表达"。下午在图书馆翻看《汪曾祺散文集》,终于明白怎么把"乡村振兴"这样的大主题,落到外婆家青石板路的故事里。突然觉得,2024年高考作文或许就是在考我们把时代脉搏转化成个人体温的能力。

今日收获:

1. 准备三个"个人成长型"万能案例
2. 整理近半年重大时事时间轴
3. 尝试用小说笔法写议论文

10月5日 晴 | 模拟考反思

全市联考作文题《在数字世界里保持体温》让我措手不及。复盘时发现致命伤:

  1. 过度依赖预制素材
  2. 缺乏真实情感注入
  3. 段落衔接生硬
妈妈说的对,2024年高考作文不是技巧的比拼,而是思想成熟度的较量。今晚开始,每天用15分钟记录真实的生活观察。

12月24日 雪 | 最后的冲刺

距离高考还有165天,我的作文本已写满厚厚两册。重读这些文字,从最初的套路化表达,到现在能自然流露思考,突然理解了2024年高考作文的本质:

用规范的汉语,说真诚的中国青年故事
窗外的雪花安静飘落,我在结尾处写下:这场写作马拉松,终究是成长大于分数。